翠玉说:“前几天刘知县亲自来到咱们家致谢,不仅送了很贵重的鼻烟壶,还邀请咱们去他家赴宴。经过了解,他们家有个十七岁的小姐,有可能在宴会上向咱们提亲。你要有个思想准备,如果他们提亲的话,你若是看中了,就暗暗向我点个头,……”
还没等翠玉把话说完,古文武就说:“妈,这种事我没法表态。我的想法是,在容貌上不要过于挑剔,一般就行;关键是选择人品。可是单从一次见面,对人品的好坏很难判定。需要从侧面多作一些了解。所以我看这事不必急于表态。”
翠玉说:“好孩子,你的想法很对。关于人品问题,我已经让你父亲派人作了一些了解。据反映,这位小姐的口碑很好。性格温柔贤惠,通情达理,文才方面也都不错。这些情况经通过多人了解,反映都是一致的。”
文武说:“即是这样,我也不会看什么,全听妈的,行不行全由妈作主。”
再说昌图刘知县从双阳回来对夫人说:“古公子肯定没成亲,古东家已经答应前来赴约了。到时候见机行事吧。”
刘知县夫人当晚对她女儿说:“蕙兰,过两天咱们想请救你奶奶和你弟弟的那位公子和他父母来咱家赴宴,你也要出席,在着装上你要有个准备。”
蕙兰说:“妈,让我出席干啥,我不想去。”
夫人说:“妈让你出席当然是有用意的。妈想把你许配给那位公子,你得亲自看看。”
蕙兰一听想让她出嫁,着急地说:“妈,你别费这个心了,我还小,不想出嫁。”
夫人说:“你都十七了还小什么,妈十五岁就过门了。姑娘岁数大了就不好找婆家了。”
蕙兰说:“不好找拉倒,反正我现在不想嫁人。”
夫人说:“你这孩子,怎么如此不懂事,你知道这位公子是谁吗?他是双阳县聚盛泰古东家的儿子。古东家是双阳县的首富,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你奶奶说,这位公子不仅魁梧英俊,而且武功高强。这么好的条件你上哪找去?”
蕙兰听她妈说是双阳县古东家的儿子,心里激灵一下子,难道真的是他?她踌躇了一会说:“让我出席也行,得我相中了再托人提亲。”
夫人说:“这个自然,你若是没相中妈不会勉强你。但,我不想托媒人提亲。你若是相中了,就向我暗暗点点头,我在宴席上就亲自求婚。”
蕙兰想了一会说:“妈,你想当场提亲,我在场多不好意思。这么的吧,我若是同意这门亲事,我就以不胜酒力为由立即离席。我走了以后你再提亲。我若是不走你就别提这件事了。”
夫人说:“行,就按你的意思办。”
夫人走后,蕙兰便遐想联翩。她想若真的是他,可就谢天谢地了!她立即回忆起一件难忘的往事:
那还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蕙兰到中街去买花线。从家走的时候是响晴的天,等买完花线往回走的时候,空中猛然间飞来一块乌云,立刻下起了暴雨。她只好冒雨前行。当她走到车市附近,突然有人递给她一把伞说:“姑娘,打伞走吧。”
蕙兰抬头一看,是一位英俊的青年。便不好意思地说:“您还是自己用吧。”
青年说:“我坐车走,雨太大,你打伞走吧。”
蕙兰非常感激地说:“请公子留下地址,我好把伞还给你。”
青年说:“不用还了。”说完头也不回上车而去。
蕙兰问另一个车夫:“您知道这位公子是哪的吗?”
车夫说:“他是双阳县的。”
蕙兰又问:“知道他的具体住址吗,我得把伞还给人家。”
车夫说:“此人不在乎一把伞,你赶紧走吧。”
蕙兰回到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想:此人无比的英俊,难得的善心。便情不自禁的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位青年的影子时常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时常拿起这把伞来欣赏。她发现伞把上刻有一个“古”字。蕙兰想:这古字是什么意思呢,莫非此人姓古?蕙兰很想找个机会去双阳寻访一下。所以一听母亲要给她提亲,她一再表示不想嫁人。当她听母亲说此人是双阳古东家的儿子时,心中不免一阵窃喜。他想,怎么这么巧,如果真的是他,那可就谢天谢地了。所以她才同意去出席宴会,并和母亲做了约定。
古家三口人按约前来赴宴。当他们来到昌图县衙的时候,刘知县全家除了小姐外,都在门外等候了。
古飞龙一看老夫人也出来迎接,急忙上前向老夫人施礼说:“老夫人,你老也亲自出来迎接我们实在不敢当。”
老夫人说:“我的救命恩人前来,我来迎接是理所当然的。请不要客气。”
刘知县说:“快请里边叙谈。”便头前引路,把客人让进后宅客厅。落坐后,宾主寒暄了一阵。只见一个仆人进来说:“宴席已经准备好了,请到餐厅入席。”
餐厅中,一张大圆桌,八把紫檀木软座椅子。大家落坐后,还空闲一把椅子。翠玉一看小姐没来,正在纳闷,只听知县夫人问他儿子:“你姐姐怎么没来?”
她儿子说:“姐姐不愿意见生人,所以没来。”
知县夫人说:“今天不同往日,为了表示咱们谢恩的诚意,全家人都应出席。快去把你姐姐叫来。”
她儿子立即出去了。不一会儿便走进来一位千娇百媚、的少女。只见她眉清目秀,端庄秀丽,身材窈窕,步履轻盈。上身穿一件藕荷色的丝绸对襟袄儿,外边又套了件浅黄色的小比甲,下身是天蓝色的百褶裙。
知县夫人立即站起来说:“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小女蕙兰。”蕙兰便向众人深施一礼。知县夫人接着说:“小女素来腼腆,不愿意见生人。今天为了表示我们全家的谢恩诚意,特让小女陪同进餐。如有礼数不周之处,但请多加担待。蕙兰,你就坐在我身边吧。”
蕙兰便缓缓坐在母亲身旁的那把椅子上。
自从小姐一进屋,翠玉就注意观察,她对这位姑娘的容貌举止都非常满意。特别是她对姑娘穿的这身服装特别眼熟,好像在哪见过。过一会儿她猛然想起来了,自己和张敬修初次见面的时候,不也是穿了这样一身服装吗,只是颜色略有不同。心想,怎么会这样巧合。不禁暗自好笑。
席间,互相频频敬酒,蕙兰小姐一直低头不语,但,时不时地向古文武瞟去一眼。她刚喝了一杯酒,就向她母亲耳语了几句,然后便起身退席了。
蕙兰母亲立即站起来说:“小女由于不胜酒力,有点头昏,故而失陪退席,请多加担待。”
在酒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果不其然,知县夫人站起来说:“我们全家对公子相救之恩深感无以为报,如果不嫌弃的话,愿将小女蕙兰许配给古公子,以便两家结秦晋之好,不知古东家和夫人意下如何?”
翠玉听知县夫人说完。也站起来说:“难得夫人的深情厚意,我们无限感激,只要两个孩子的八字相合,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知县夫人高兴地说:“谢谢夫人的成全。”随后便把蕙兰的庚帖递给翠玉,说:“请夫人把这个庚帖拿去合八字,我们敬候佳音。”
两人八字相合的结果,得了个大吉格。为了表示诚意,翠玉立即托媒人去提亲。这门亲事自然就定下来了。当年腊月初一,就把喜事办了。
在洞房之夜,当新郎给新娘揭开盖头时,新娘看着新郎微微的一笑。
新郎说:“谢谢娘子如此开心的一笑!”
新娘问:“夫君,我之所以一笑,是庆幸你我之间竟能有如此缘分。夫君,你还认识我吗?”
新郎说:“在你家的宴席上咱们见过面,我当然是认识你了。”
新娘说:“在宴席之前咱们俩早已经见过了,难道夫君忘了吗?”
新郎说:“以前咱们俩什么时候见过?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
新娘说:“夫君,你好好想想,曾经送给过别人什么东西?”
新郎说:“我送给别人东西不止一次,不知道你指的哪一次?”
新娘说:“我给夫君看一样东西。”说完便拿出一把雨伞问:“难道夫君不记得雨天送伞的事了吗?”
新郎一看是自己的伞便惊奇地问:“怎么,那次送伞竟是送给你的吗?”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