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老支书对平滩村“德”“孝”典型事例介绍,也让我们看到在当代城市化的浪潮下,平滩的年轻人不再温饱不愁,闲伴白云苍狗,卧看云卷云舒的田园生活,纷纷相约走出平滩的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奋斗,去拼搏,去展现他们不甘居人后的精神,有很多人在内蒙、山西,在祖国各地,闯出自已的天地,成为老板,成为平滩首先富起来的人们,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平滩人的淳朴善良本质,继承着平滩盛行的孝悌传家的精神,让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德”与“孝”成为他们在外拼搏谋生、创业成家的根本,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把他乡变成故乡,但传统养老送终的朴素理念,仍是他们一生不变的坚守。每年春节前,他们总要放下自已平时放不下的工作或事业,不约而同地从千里之外赶回平滩,来看望仍然固守这里的父老乡亲,看望不愿意离开家乡的父母与亲友,参加在平滩场上举办的大众化的年节活动,成为平滩年节的组织者和年节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同时,捐助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添置教学设施设备,资助村里的贫困人家、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因此,在平滩片土地上随手就可以拈来许多感人至深的德孝故事。
在平滩这个只有1100多户4200人的小山村,从冯健先生编的《赤水市平滩村民践行德孝传统美德的故事》一书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平滩这块土地上,有一心为公曾经三任村支书的冯昌文,有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除外打工创业的新支书穆昌奎,有丈夫去世妯娌齐心侍奉公爹的谭明珍、李琴,有十多年坚持照顾爷爷生活起居的孙媳妇耿世盼,有照顾瘫痪小叔子30年的长嫂廖英儒,有被白云乡评为“最美好婆婆”王昌辉,有带着公公改嫁的儿媳王明玉,有优秀乡村医生冯明贵,有重组家庭和睦美满的陈康、夏永珍,有以行动感恩于传承爱的谢学雪林,有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的韩桂生……这仅仅是发生在平滩这块土地上许许多多“孝”“德”故事中的一少部分,它们虽然是那么平凡,不那么高大尚,但它们折射出传统德孝文化在平滩这块土地上的赓续于传承,平滩人冯健先生这样总结道:“这也许就是平滩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吧。”我想,它也应该是平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到赤水县地方志办公室不久,就听到平滩有“树抱碑”奇观,由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未将其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而也不知碑文记的是些什么。再加上当时各地都在编纂县级地方志,由于赤水和习水牵涉到1965年行政区划调整问题,为了保证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两县的历史完整性,也便于收集资料,赤水县志办与习水县志办为此举行座谈,双方协商决定,两县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内容,由各自负责收集资料和编纂,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土城、醒民、隆兴的有关历史内容由赤水负责,官渡、长沙的有关历史内容由习水负责。这样也就使得在《赤水县志》中,官渡、长沙的历史内容从196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才开始有记述,1965年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内容没有反映,因此,一直未能前往观看,平滩的“树抱碑”奇观在《赤水县志》中也就没有记述下来,但不知什么原因在《习水县志》也没有将其记下来。
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市文官部门,将平滩的“树抱碑”以“平滩治安晓瑜碑”命名列入赤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至今市文管部门未对普查成果向社会公布,更由于碑的左面三分之二已长满苔藓,碑文已斑驳难辩,因此,知道“树抱碑”内容的人也就很少。据传上世纪长沙税务所的文史爱好者严华辉先生曾将碑文抄录下来,同时,2018年,长沙镇在编纂《鰼鱼故里·长沙》一书时,也将其收入“附录”中,我才第一次看到“树抱碑”的内容,虽然仍有残缺之处,但能够完全了解其整个内容。这次到平滩,听到平滩村的同志说起“树抱碑”就在附近,我们一行人吃完午饭,在平滩村的同志指引下,未到平滩就下车,经过横跨石鹿溪上的水泥桥,沿着一条石板路上行约一百来往米,就看到左边一大石台上那株大黄葛树,树前立有一被青苔覆盖,中间已经断裂的石碑,碑高3米,宽1.6米,厚0.33米,黄葛树的巨大根系从石碑顶部起紧紧地将碑抱住,以致2010年大风将碑身被拗断,因被黄葛树紧紧抱住,仍然立在石包之上,使得平滩的这一奇观得以保留下来。
“树抱碑”竖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当时仁怀县知县江良醇为维护川黔边境上治安“出示严禁”的“晓瑜”。据说当时平滩人穆洪开在平滩开办团练,为整肃治安,将这一“晓瑜”用碑的形式刻下,以示于人,希望人们知照遵守,以保平滩一方安宁。全碑大约有450余字,称赤水里一甲(今白云、长沙、长期一带)距离仁怀县城500里,地处“仁怀、合江、江津等所县交界”,因“良莠不齐”,赤水里一甲“公议条款禀恳示前来”,知县江良醇“款核正扎,发并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仰县属甲民人等知悉,嗣后遇有款列不发情事,立即拿来送辕,以凭讯明,尽法惩办,绝不姑宽。该民等不得挟嫌妄拿,至于并究,禀之遵之毋为特示。”
“晓瑜”共列条款八条,要求赤水里第一甲民众首先“必敦伦纪,听从家长教训,如有干犯尊长逆伦坏俗者,许同保甲困送。”第二,不准在境内开设烟馆,如有“夜聚不法引诱良民子弟摇钱赌博,诈搕乡愚、私宰耕牛,许一体拿送。”第三,“如有以婚、田土、钱债等事口角争端,投凭□保甲禀公理息,不得串差引控,伙搕分肥,倘有不遵,许即指名。”第四,“有无票伊差率店,多人逗留乡店,锁拿哧搕,许即协甲捆送究治。”第五,“无论大小事件,只许凭人剖析,不许动辄罚钱,任意搕索,致滋弊端,违者禀官究治。”第六,“如有居民暨邻甲被盗、拦路抢夺之案,一经事主投知,无论昼夜,立即鸣锣集众跟踪追捕,勿得观望不前。”第七,如有“歹徒佩带刀械无端逞凶及酗酒滋事者,许即禀提究惩,以绥地方。”第八,“仁怀、合江、江津等所县交界,遇有结伙盗匪窜中境内,约甲人等集众篼拿,倘该盗匪等恃众拒□□□鸡鸣狗盗之辈,只准协拿送究,不得拘执擅杀。”
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该“晓瑜”所立前后在平滩地区发生过什么,但从碑文内容看,应该对当时远离仁怀县城的平滩的社会、治安来说起到一定作用,以致现在平滩地区的老人们一提起当年立碑的穆洪开仍赞口不绝,这也许对今天平滩地区“德孝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一定作用。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