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与影视己经进入合作时代!”12月2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一场主题为“新思路新实力新跨越:民族文学影像时代”的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作协创联部主办,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剧本部承办的。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各民族作家、编剧、学者及影视从业人员云集一堂,分享民族文学影像时代的 前沿论点。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丹增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讲话。
这次研讨会是在今年党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和影视事业的一次具体举措,也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里影工程的一次阶段性回顾和展望。来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相关领导武翠英、叶梅、牛颂、冯秋子、赵晏彪等,就如何优化少数民族文学、电影工程资源配置,提高工作实效发表了看法。来自首都各艺术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饶曙光、范咏戈、路海波、倪学礼、赵卫防、李小龙、王海洲、王昕、曲士飞、高小立、肖惊鸿等,围绕少数民族文学与影视转化的意义、路径、国际化前景,以及少数民族影视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思路等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一些论点审时度势,不乏真知灼见。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学和影视创作一线的编剧、制作人员章治强、庆胜、姜骁军、陈蓉、周永才、朱达智、汪家生、肖勤、章璇、郑克洪、叶多多、于海军、屈瑞佳等,也就相关项目进行了面对面的对接洽谈,达成了进一步加强协作的意向和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对于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来说,找到民族文学与影视的嫁接点,找好对话的角度,找对合作的平台,使少数民族文学更多地得到影像转化,也使少数民族影视更多的吸收文学资源,最终实现“写优秀小说,出精品剧本,拍经典影片”的目标,这是当前形势下需要致力的重要环节。正所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第三届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剧本遴选”正式启动。遴选活动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剧本部、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组委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联合举办,同前两届一样,旨在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中青年剧作家,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进一步丰富中华多民族的文学、影视文化版图。据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介绍说,本届遴选的突出亮点是致力于为21个尚无电影的少数民族填补空白,并尤其鼓励各民族中青年剧作家应征。
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主持。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