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俊
黄俊,男,1968年生,云南省通海县人,笔名旅人。《中国诗》签约诗人、诗星。在《中国诗歌》《参花》《玉溪》《长江诗歌》《齐鲁诗歌》《中国诗歌优秀作品集成》《中国散文优秀作品集成》《中国当代实力诗人诗歌作品大展》等刊本及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作品350余篇,有诗歌、散文作品多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散文作品获“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
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清静的孩子,尤其喜欢独自一人静静地看着天空发呆,我喜欢天空展现的那种无边无际,高深莫测的感觉。在辽远的天空下,任凭自己的思绪在时空中自由驰骋。遥远的天幕,如此的广袤无垠、浩渺深邃,又是如此地寂寥无几……让我产生许多的遐想,许多的思考,许多的梦幻。
在夏日的夜晚,我常常和家门口的小伙伴一起躺在门前的草地上,细数着天上的星星,聊着各自的梦想……夏日的星空,高远而神秘。常常听大人们讲,每颗星都代表着一个人,人死了,那颗星就会从天上掉落下来。我总爱凝望着星空,猜想和找寻哪一颗星是属于自己的,并且会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但愿属于自己和家人的那颗星永远挂在天上,不要掉下来。母亲和外婆离世的那一夜,我真的看见夜空中有流星滑落,我在寂静的天空下,默默地流着伤心的泪水,一直到天明。
长大后,积累了一些天文知识,逐渐明白了一些事理,虽然不再迷信星星掉落下来人会死去的说法,但眺望天空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当我想念母亲和外婆时,总会不由自主的仰望着天空。我相信母亲和外婆就在天国之上,深情地凝望着我们。
天空是多姿多彩的。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红霞满天,有时细雨迷蒙。不同状态的天空,给人不同的感知。蓝蓝的天空,是那样的纯净透明,就像水晶一样;灰蒙蒙的天空,深沉而凝重,看着就像是要流泪的眼;而彩霞飘飞的天空,总让人热血沸腾,情绪激昂振奋。在天空下静静地发呆,有时觉得天是那么大那么高那么远,遥不可及,就像少女子的心事,永远难以捉摸透;有时候又觉得天空离自己很近,自己仿佛就置身于云端之上,如梦如幻,恍若仙境,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
夏日的傍晚,眺望天空是一种特别难得的享受!每年春末夏初,天气逐渐变得闷热起来,特别是大白天,屋内屋外就像一个大蒸笼,烘得人头昏脑胀,脚瘫手软。傍晚时分,凉风徐徐,此时,找一处僻静的山林,轻轻的踏着遍地柔软的细草和松针,悠闲地移动脚步,寻一片空旷的草坪,安逸地躺下,静静地眺望流云飞转的天空,尽情地呼吸着空气中松脂的清香味,渐渐地沉入大自然的静谧之中,任凉爽的风拂面而过,你会倍感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忘却了奢靡与繁华,忘掉了一天的烦忧、劳顿和不快。
一个人的天空是寂寞的!不论我的心境如何变换,任凭时空如何流转,寂寞的天空始终如一,独守着那份静谧与安详。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其实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自己不变的定律,而嬗变的是人心,正所谓“人心叵测”。
我喜欢寂寞的天空!喜欢独自一人静守在天空下,细数着过去的时光,追忆曾经拥有的快乐,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再回到那些纯真无忧的从前,也梦想着未来能够开心幸福。
天空的寂寞只有鹰知晓。鹰在蓝天上自由翱翔,天空记录下了鹰的执着和不离不弃。我也试图像鹰一样展翅高飞,但我却在自己的天地里迷失了方向,我真的不知道偌大的天空下是否会有我的栖身之地。也许,我的一生注定要像鹰一样漂泊不定。
寂寞的天空下流转着悠悠的人生岁月。我喜欢天空的寂寞,喜欢静静地守望天空时它所传递给我的那种恬淡、安静的感觉;喜欢仰望着天空,静守自己的一份清静与安逸,静静的感知未知的世界,感叹自己的流年。似水人生,一切过往皆如云烟。再美的容颜、再华丽的人生,最终都会随风飘散。人生是一场荒芜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当繁华散尽,只留下寂寞如初。我只愿静守在寂寞的天空下,倾听生命的花开花落之声响。
天空是寂寞的,也是灿美绚丽的。寂寞的天空下着雨;寂寞的天空飘着雪。一场流星雨,演绎了天空的烟雨繁华,当一切从天幕之中消失后,世间归于平静,只留得满地的荒凉,湿润的记忆,谁还会记起当年的灿烂与辉煌。其实,每个人只不过是寂寞天空下一个匆匆的过客。多年以后,当我们蓦然回首,桃花依旧笑开颜,只留下寂寞的天空,依然陪伴着你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一直渴盼着能有那么一天,能和一个人相依相偎,在寂静的海滩,或是飘着栀子花香的窗前,看一次寂寞的天空。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彼此默默地相视,风也好,雨也好,再大的风浪,彼此会心一笑,这或许就是今生最大的幸福吧!在我平静如初的心里,幸福就是两个人能在一起,不管未来要经历多少风雨,要走多少艰辛的路,彼此再苦再累再难都不忘珍惜,彼此真心拥有,真诚相对,就是幸福!就是完美!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安然地静坐在时光里,独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寂寞的天空,流年浅淡,寂静无声。其实,心安才是本我,淡然方能快乐。
让我们在最失落的时候,不要忘记深情地凝望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吧!它虽然充满了寂寞,但它能带给我们阳光,带给我们无限的安慰,带给我们充满霞光的希望。
母爱如歌
一九九六年的早春,我的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母亲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眼前,时常出现在梦里……母亲的离世,就像心头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时时作痛。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正在上班,单位的同事急匆匆地找到我,说我母亲在医院里抢救,家里来电话叫我快去。当时,我出奇的平静,直到做完手头的工作才直奔医院而去。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母亲病世前些年,母亲一直在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曾经发生过好几次类似的情况,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平安无事。母亲以及我们全家都是非常善良的人,我相信上苍一定会保佑母亲的。
但当我赶到医院急救室时,看到全家人早就守候在那里,母亲躺在病床上,鼻腔里插着氧气管,我才意识到这次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我不知道是谁叫了我一声,就再也没有听到任何人的声音,我们全家就这样木然地站着,整个病房里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默默地祈祷,期待着母亲能够醒来。
过了没多久,一位和大哥熟知的医生走了进来,翻开母亲的眼睛看了看,然后拉着我和大哥走到另外一间病房内,非常同情地告诉我们说母亲不行了,赶快拉回家料理后事吧。大哥和我简单地作过商量,由我回家准备,他和小弟去请车送母亲回家。
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从医院走到家的,只依稀记得,平时不远的路,那天走起来竟是那么的漫长。我满脑子一片茫然,就像一具灵魂出窍的躯体,在大街上孑然而行。
母亲回家后当天就离开了我们,临走的时候,母亲气沉沉地哼了两声,似乎要诉说某个未了的心愿,又好像在哀叹什么。母亲的离世,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人生渺茫,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转瞬即逝。
我和妻子两人都在单位上班,母亲走的时候,我们的女儿出世仅三个月,母亲生前曾有一个多月在帮我们照看女儿。母亲走后,我每天起床后,仍然会习惯性地用背布把女儿背好,要送给母亲去,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母亲是一个爱笑的人,尽管那些年大哥生意不顺,家里时常有一些变故,但母亲总是能够默默地承受起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并想方設法尽力化解。其实我知道,母亲的内心里非常的孤獨。父亲退休后在帮忙照管大哥店里的生意,我們其他人在单位工作,大家都忙于生计,平时就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家里。每当全家人有机会相聚在一起,母亲总是像过年一样欢喜,早早地起床,梳洗完后,兴高采烈地提上家里最大的菜篮子,到市場上采购满滿的、我們全家人也开销不完的一篮子食品,然後,回家精心准备,等待我們去品嚐。母亲常年在吃药,她知道自己的病无法治愈,所以,在每次聚會结束之后,母亲总是要分別把我們送到门口,和我們一一笑别。母亲笑得非常开心,但我从来不敢回頭看母亲的脸,我知道在我們即將从夜色中消失的一刹那,母亲满眼一定是留恋和牵挂的泪水,就像我到省城读书时每次和她作别时一样。
母亲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我們家也还算有人缘。很小的時候,我就记得经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到家里来玩,特別是大哥的朋友。一大帮子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打牌下棋的热闹景象经常有,但这些并没有给我們这个家庭带来什么帮助,却让我們全家一次次地感受到了“人情薄如纸”的事實。每次一旦家里出现什么変故,这些人便像鸟一般飞得无影无踪,屋里顿时冷清得看不见一只苍蝇。但一但稍微好转,这些人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們家里。母亲也是一个宽容的人,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的世事,况且那时母亲的手头非常拮据,但只要客人一到家,依然笑若春風地面對。
母亲从小练就了一门绣花的好手艺,很有名气。那些年农村结婚、生娃娃时必备的绣花用品和佛堂里悬挂的祭祀绣品,大多出自母亲之手,有的绣品还到了日本、新加坡。母亲死后,家里的大衣柜里还摆满了没来得及绣的各式各樣的布料。母亲教会了好多学徒,也算“桃李满天下”,但这些人都在母亲离世后,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后来我得知,母亲过世的头天晚上,到大门外上厕所,在起身时突发脑溢血,倒靠在厕所门旁。当晚,父亲到处去找没找到。本家亲戚中多年不往來的一个长者曾看见我母亲,此人置我母亲之生死于不顾,不但不把消息告訴我们,过后还在背地里幸灾乐祸,大造谣言。母亲就这样躺靠着直到天亮,延误了抢救时机。医生说:“如果早发现,也許还有救。”这句话一直牢牢地印在我心里,成了父亲和我們对母亲永遠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歉疚!
母亲离开我們已十九年了,这些经历至今回想起來,着实让人觉得"世态炎凉",不免心伤。但母亲笑对世事,笑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以及乐善好施的宽厚仁慈却时时刻刻在昭示着我们。
是的,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生命虽然短暂,但母爱,就像一首经久不息的老歌,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上。这也許是唯一能告慰母亲魂灵的了……
心中的桃花源——沙溪古镇
与丽江古镇的繁华喧闹相比,大理剑川的沙溪古镇就像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羞涩腼腆,含苞欲放。虽然沙溪素有“山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的美誉,但我感觉沙溪古镇令人神往之处并不在于是否有炫目的美景,也不在于有没有令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艳遇。沙溪古镇是我走过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古色古香,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当你的脚步一踏上沙溪的土地,时光仿佛穿越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古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我觉得,用“古得会掉渣”这句话形容沙溪一点也不为过。
游沙溪,一定要去四方街、古戏台,探访那些历经风霜几近破败的马店。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整个四方街依山傍水,位置极佳,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们誉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站在四方街的红砂石板上,张开双臂,环顾四周,你会感觉自己的身心突然显得格外空灵,整个人仿佛已经和天地融合在了一起。听当地人讲,寺登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就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天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店住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市前天下午就开始,表演通宵达旦,持续两天,本地人称之为“两宵两天戏”。寺登四方街最具有商业气息,体现茶马古道集市的建筑就密布在街场四周及巷道两旁前铺后马店的商业建筑。它是整个街场历千年而不衰的保证。前铺后马店,主要用来做生意或出租给别人,后面的房子和院落开成马店,供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住宿、存货、存放马匹。整个四方街周围及三条古巷道两旁均是这种商业布局而且基本上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成为茶马古道集市幸存下来的唯一集镇。
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古戏台主体建筑结构是魁星阁,戏台只是其附带功能,是当地白族人民敬奉魁星的地方,其建筑高三层,前戏台,后高阁。建筑结构精巧,翼然若飞。虽经修缮,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风貌。据当地人介绍,每逢民族节日,白族儿女各自身着节日盛装,弹着龙头三弦,齐聚四方街,在戏台上载歌载舞,四方街上人头涌动,兴教寺里善男信女敬拜神佛,一片欢乐吉祥。其中最为热闹的当数每年农历“二月八”太子会。据说,在沙溪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规矩,没有到四方街古戏台上演出过,不能称是沙溪人。可见四方街古戏台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视登台表演为沙溪人的重要标志。这样的传统造就了沙溪一代代艺人、歌手、舞者,使沙溪音乐人才辈出,人才济济,成为外人眼里的“歌舞之乡”。沙溪白族是“歌舞的民族”,一句在马帮里流传的“惠水美,沙溪妹子更美“就道出了马帮心中的沙溪。
走进沙溪,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马粪味,让人感觉仿佛已经进入了一个原始的部落领地。顺着古街游走,走过黑惠江畔的古石桥――玉津桥,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一座用土坯镶砌而成的寨门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被当地村民称为“街子门”的东寨门。寨门并不雄伟高大,略显寒酸和土气。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显现在眼前,两边残旧的古铺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浓浓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不禁想到古时马帮进寨门过巷道的情形,仿佛回到了茶马古道巷道的昨天,使人顿足感怀,追古怀今,浮想联翩。
在沙溪呆上几天,你或许会有幸邂逅到一场雨。雨中的沙溪,有点清冷和苍凉,让人总感觉雨中飘荡着远古的故事和经久不衰的传说。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其实沙溪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古朴稳重,沉着内敛,不善张扬。在沙溪逗留的日子里,我漫步在古街红砂石板,登上古戏台,看四方街铺面和马店,走黑潓江上玉津桥,到兴教寺感受各种流派佛教合而为一的寺庙,听沙溪洞经古乐,体会古老民族古音乐的韵味,看白族传统的霸王鞭,跳白族传统的肖拉者舞,听沙溪姑娘唱白族调,累了找个小店尽情品尝沙溪的土特产地参子、松茸、羊乳饼。在沙溪的感觉,仿佛已经置身于世外桃源,再也不想离去!
【编辑:与文为邻】
感谢殊筠老师点赞!问好!
拜读作家美文!走进那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梦中桃花源!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