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首届“阳明杯·山花小说双年奖”颁奖典礼侧记
信息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赵毫    阅读次数:10754    发布时间:2016-04-10

  现场合影。

  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为宁肯颁奖。

  《山花》主编李寂荡为周海亮颁奖。

  修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成林为何文颁奖修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成林为何文颁奖。

  

  4月7日,首届“阳明杯·山花小说双年奖”颁奖典礼在修文县举行,宁肯、胡雪梅、何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作家获奖。其中,贵州作家何文获双年奖、90后作家蒋在获新人奖。据了解,此次山花奖于2016年1月启动,历时3个月的评选,最终从2014年至2015年在《山花》发表的150多篇中短篇小说中评选出8名双年奖、2名新人奖。

  颁奖现场,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杨庆武、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山花》主编李寂荡等为获奖作家颁奖,双年奖得主宁肯和新人奖获得者池上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同时,《山花》杂志社在修文县设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授牌。

  据介绍,此次小说双年奖获奖者主要为中青年作家,其中不乏80后、90后作家,这体现了《山花》对文学新人一贯的扶持。具体就作品的题材与手法而言,则呈现出多样性,既有传统文化、民族生活,也有象征主义、情感生活等,如宁肯的《塔》体现了强烈的先锋色彩,《秋风紧》、《造反》等则体现了艺术上的探索性。难得的是,作品的探索形式并不影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吴永熹的《情感教育》就几乎以个人情感经历为蓝本,写出了一代青年人的情感问题。

  《山花》掌门人李寂荡表示,奖项是所属期刊对某类文学风格的强调,彰显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某种标准,首届“阳明杯·山花小说双年奖”是《山花》所追求的先锋、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说,《山花》是全国唯一的集“文学精神”与“视觉人文”为一体的双重文本,是中国先锋文学的一面旗帜,推荐文坛新锐的一大重镇,推出不少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为中国文学做出了贡献,也为本土文学繁荣、贵州作者走向全国提供了一个桥梁。


  文学是唯一标准,奖项纯粹而干净


  “因为评奖,我第一次这么系统地读《山花》的作品,对《山花》发表的作品整体水平有这么高,作家阵容这么强大,真是万分惊喜。”评委苑坪玉表示,此次获奖作品仅仅是《山花》两年来所发表作品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即使放到全国也不逊色,不弱于《人民文学》、《当代》、《收获》等刊物的奖项,个别作品甚至冲击鲁迅文学奖,也不是没有可能。他说,在贵州这么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竟然有能达到全国水平的刊物,发表了一批能达到全国水平的作品,这说明贵州近几年在文化阵营异军突起,《山花》起到了尖兵作用。

  “整体不错,很有特点。”谈起此次文学奖的入选作品,评委苑坪玉如是说。他介绍道,此次“山花小说双年奖”坚持了一个原则,即:文学艺术是唯一的标准,而不考虑地域、民族、年龄结构等因素,因此是一次非常纯正的文学评奖。在他看来,此次小说奖突出了《山花》一贯的艺术追求,即强调先锋性,注重艺术上的探索。

  苑坪玉的观点,与《十月》杂志副主编、此次获奖者宁肯的现场感言不谋而合。在宁肯看来,自己之所以获奖,应该就是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山花》所坚持的探索创新相吻合。

  “此次获奖,对我而言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宁肯说,小说对于自己而言,其实已经成了某种秘密的东西。这种秘密性就在于,只关注作品本身,对奖项则不闻不问。正因如此,他认为文学奖的评选也应该秘密进行,即通过秘密的评委成员和评选方式,评选出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而排除其他因素,让奖项干干净净。

  颁奖现场,宁肯回顾自己与《山花》的文学缘分,称正是编辑的敬业精神,以及刊物纯粹的文学追求,造就了《山花》在全国的重要影响,造就了在作家心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上世纪80年代,众多文学刊物可谓风生水起,但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后,保持全国性影响的期刊屈指可数,而《山花》是其中之一,这非常不容易。“在多数省级文学刊物都已经丧失了全国性的影响力的情况下,贵州有《山花》,就可以称之为文学大省,甚至是文化大省。”在肯定《山花》的同时,宁肯也呼吁:贵州主管文化宣传的政府部门,应该给《山花》更多也更实在的支持。


  贵州作家与全国高手同台炫技


  此次获奖作家中有两张贵州面孔,分别是省作协副主席何文、文学新人蒋在。何文的获奖作品《然后》讲述了主人公“我”的一次旅途奇遇,大量的方言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文学新锐蒋在的获奖作品《街区那头》讲述了一个不完整的异国家庭发生的化学反应,以清冽干净的语言讲述出了人类情感中易于被忽视而又可贵的部分。蒋在目前正在加拿大留学,奖项则由其母亲、作家姜东霞代领。

  颁奖当日,何文接受了记者采访。因受家庭熏陶,何文自小喜爱文学,并于1987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写作过程中,何文不停地反观和审视自己的作品。特别是1994年,他到鲁迅文学院学习后,深感自己以前的写作受苏俄文学影响太深:文风过于正统,抒情也较多。沉淀一段时间后,他实现了转型,新写的小说《前程似锦》与之前的作品相比,可谓脱胎换骨。那一年,何文也凭此获得了贵州省政府文艺奖。

  “我前年写的《猎狗》,包括此次的获奖作品《然后》,又显得更加丰富、完整和成熟了。”坚持创新的何文说,自己的文学追求与《山花》所坚持的探索精神十分融合,而《山花》的包容,则使自己充满个性语言的作品得以顺利发表。在何文看来,自己的获奖不仅是《山花》对于一篇文章的认可,更是对一种写作方向的肯定,这使坚持创新和独特个性的作家更有信心。

  《山花》主编李寂荡表示,《山花》作为一本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杂志,不仅是中国的《山花》,也是贵州的《山花》。贵州作家何文、蒋在入选首届“阳明杯·山花小说双年奖”,这对贵州本土作家既是肯定和鼓励,也让他们与全国作家在同一平台上在全国文艺界亮相,促进了本土文学的发展。


  扶掖有潜力的文学青年


  此次新人奖获得者,一个是来自杭州的80后作家池上,一个则是本土文学新锐蒋在。池上先后在《收获》、《山花》、《作家》等刊发表小说,并曾获得“2012—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蒋在则是11岁开始写诗,14岁在《山花》发表作品,16岁登上《人民文学》。“作为文学新人,内心的强大固然重要,但来自外界的肯定会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坚定。”采访中,池上如此表达此次获奖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去年4月,我的小说《春风里》发表在了《山花》杂志上,当时,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打下了三个词:4月,山花,春风里。这三个词奇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就好像我的手心同手背一般地自然与和谐。而今天,同样是在4月,我站在这里,仿佛冥冥之中,命运早已作好了安排。”颁奖现场,池上深情地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她说,在自己写下第一篇文字之前,从来没想过会写小说。“因为母亲的突然离世,我一下进入了人生中最最灰暗的一段日子,感觉自己被世界无情地抛弃了,只能封闭在文字的世界里,一遍一遍地舔舐伤口……”池上说,因为小说,自己得以不断地释放经验,打开自己,学着公允地观察世界,理解他人,并变得耐心和强大起来。

  谈起自己的文学理想,池上说:“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去就好了,如果能写出丰富而有个人印记的作品,那就是不负自己,不负小说,是上天对自己和小说的最好的恩赐。”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768381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