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亲戚告诉我,他曾经很坚决的说服自己不去参加一个熟人的酒席,并且说,对这种脸皮厚的人,你只有比他脸皮更厚,才能做到不被他弄得不愉快。送出去的礼,就当学习看穿一个人支付的学费。
他告诉我,这位熟人近年来连续办了多次酒:娃娃定亲,办;娃娃结婚,办;娃娃生娃,办;老人满七十,办;自己五十,办;盖房,办……在此期间,自己小孩结婚,请他,没有来。后来,他家在楼顶上加盖一层,又来请。
太不像话!亲戚很愤怒。你说,我还去不去?
其实,类似的情况,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只是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心里虽然很不愉快,但拉不下面子,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了;有的人,真心的高兴,你今天请,我明天更请,亏不了……
我对这些乱七八糟的酒席邀请向来十分反感,一度也十分无赖,有时会当面呵斥。比如,有位三婚的人来请,我就质问:你不是结过几次婚了吗?还办什么结婚酒?并且当着众人说:“社会风气,就是被这些人搞坏的,这样的酒我都去吃,岂不是助长歪风邪气?”众皆瞠目结舌。
有位仅有点头之交的人母亲去世,托人请我,我问:与我何干?请者愕然。
其实,人生几十年,真正把你当回事的人,或你当回事的人,并不会很多。把你当回事或你必须当回事的人,就是不请,知道了,一定会去。而且,随的礼,也不会变着法儿弄回来。送,就是心甘情愿的。
我遭遇过这样的人,仅仅是在请酒时认得你是谁,比如某某老师,某某主任,某某叔叔等。但之前和之后,就是狭路相逢,其也会视同陌路。这样的酒,若还要去吃,脑壳长包了差不多。
回老家时,听我大哥说,有在外面打工的人回来,说是在城里买了房子,请某日去耍,但谁也不知道其到底买房子没有;更有甚者,只是请去耍,什么名目也没有。我问:请去耍可以,送钱不?
大哥很无奈:大家都要送,当然得送。整个冬天,几乎都在吃酒。
我已活了六十年,自己给自己定位也是一位情商很低的人。我总是融不进“你办我办他也办”的生活,与生活圈显得格格不入,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在结婚时办过一次酒,请的范围也限在亲朋好友同事之走得近者。岳父及父母、舅子去世时,因要给领导请假,透了消息,知道并愿意去的人,才去。
乔迁了两次,也未请。“何必把生活搞得那么复杂?自己的新家自己搬去住就可以了,与别人有多大关系?”我给关心的人这样解释。
2016年小女高考时,根据她平时的成绩判断,文科,考个二本就不错了。但成绩出来后,居然考了557分,超一本分数线6分。这是她读书以来最好的成绩,大大出乎预料,连她自己都惊讶:我居然考那么好?最后虽然没有上“985”、“211”之类的学校,但还是跻身“第一批本科录取”学校行列,修上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闻讯的很多人表示祝贺,有的怂恿我也办“升学酒”,小范围的都行。
我们一家当然很高兴。衷心的感谢关心、祝贺的人。但一直声明不办。有位老领导多次打电话后,表示他给我出钱办都可以,被我回绝。因为这不是钱的事。单位早就出台了禁止乱办酒席的规定,文件还是我处理的;主要的是,我的家风就是这样。希多多谅解。有位同事听说我坚决不办后,甚至悄悄的递红包给我,被我坚决谢绝。我说,若非要留下,我只有交纪委了。最后,我和妻的弟兄姊妹等实亲实戚坚决要意思意思、高兴高兴、祝贺祝贺,才没有坚决拒绝。
2023年,我女儿成功考上了事业编,到某个县城中心的一个街道办去上班,也没办。
在一些人的眼里,我肯定是个无情无义、毫无生活情趣的人。我自己不觉得。我只是对办酒的理解不一样。我不喜欢弄些乱七八糟的酒席去绑架别人,也不喜欢别人弄些乱七八糟的酒席来绑架我。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何不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纯洁、简单的人际关系。如此而已。若要弄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完全不必弄这些东东。
古人认为这些都是人生之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有其它的喜,林林总总。
古人也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的理解是,人生难得逢喜;逢喜后,不能自己喜,要与人分享,大家一起高兴。这就慢慢的变成了“礼尚往来”的习俗,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或有意识。这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本来应该发扬光大。通过“礼尚往来”,增进人与人的了解、加深感情、增加温度,使人觉得人生很美好。“礼尚往来”,无可厚非。
但不知何时,这种习俗变了味。“礼尚往来”中,过多的注重了“礼”,而且是“礼金”。许多人越玩越大,越玩越多,越玩越离谱,离与人分享“喜”的初衷越来越远,成了别人不堪承受之痛。但又像传销一样,许多人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不能自拔,自己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既叫苦连天,又推波助澜。这样恶性循环,已经和相互绑架没有什么区别。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
多年年,很多地方顺应老百姓的愿望,出台了禁止乱办酒席的规定,狠刹乱办滥办酒席歪风,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同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变着花样办的也一直存在。
对此,作为身陷其中的人,恐怕自己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多想想这些问题:你真的不能自拔吗?你真的不能对那些乱七八糟的酒席说“不”吗?说“不”后,真的会有不能承受之后果吗?若你要办,想与人同喜同乐,那么,别人是不是愿意与你同喜同乐?别人有没有这个义务与你同喜同乐?你的喜乐当真与别人有关么?你是不是在强人所难?……
其实,人生被绑架的东西很多,对于酒席这样的绑架,我看完全可以挣脱。
若大家都只吃、只办该吃、该办的酒,社会风气肯定会为之一变,“礼尚往来”才不会变质、变味。就像等式一样,两边都乘以相同的倍数或除以相同的倍数,还是相等的。但除以相同的倍数,会除去更多不必要的虚浮、更会接近事情的本质。
闲聊时,有人畅想:要是都不送礼,有愿请的人,只自己出资请大家高兴一下就好了。我说:这值得提倡!
前不久,有位同事又苦着脸向我吐槽被请吃酒的事,心里肯定不舒服,去不去呢?自己拿不定主意。
我说: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来请,是他的权利;去不去,是你的权利。别人的权利,你无权剥夺,但自己的权利,你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去不去,也与别人无关。没有必要自己不痛快。
也就是说,会不会挣脱酒席的绑架,主要看自己。
我对本文开头那位亲戚的回答是:肯定不去。这样的人,得罪完了都无所谓!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