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南渡乌江彰显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智慧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陈守刚    阅读次数:17516    发布时间:2025-04-04

——纪念南渡乌江90周年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迅速向川黔边界移动,以寻找机会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这个时候,蒋介石调集150个团、40多万人,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把红军压迫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聚而歼之。1月28日,中央红军在青杠坡与敌人发生激战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察觉情报有误,并探明川军已经在长江沿线组织了强大防御体系,加上川军战斗力较强,决定不能久战,尽快脱离战斗,被迫于1月29日第一次渡过赤水河,于2月9日集结于云南扎西(今威信)。中央军委在扎西连续召开三天的会议,继续贯彻遵义会议决议,并对部队进行整编。于1935年2月18日至21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2月25日至28日打响遵义战役,连克桐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一直将中央军追歼到乌江边上,击溃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胜仗。由此,已经站在前台指挥红军的毛泽东开始策划南渡乌江、调出滇军,取道金沙江入川的战略转移意图。3月29日至4月1日,这一精心策划得以实施,并实现了南渡乌江,兵临贵阳,威逼昆明,调出滇军,红军大踏步进入云南,巧渡金沙江入川北上的战略目标。

南渡乌江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战略行动,红军经过四渡赤水的大佯动有效地调动了敌人,毛泽东把蒋介石的鼻子紧紧牵住,在运动中不断歼灭敌人,迷惑敌人,通过大迂回、大穿插,最终实现了保存有生力量,突出重围的战略目的,对之后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实现三军大会师,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打乱了蒋介石的追剿部署

红军进入贵州到达遵义后,蒋介石判定红军要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电令刘湘加强长江防守,并令薛岳纵队加快追击。红军一渡赤水后,蒋介石令滇军在毕节堵截红军,并于3月2日飞到重庆坐镇指挥,企图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将红军围住聚歼。但红军一渡赤水,在扎西整编后,突然挥戈东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城,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士气。而在蒋介石看来,则是追剿以来的奇耻大辱。但接下来,红军在鲁班场虚晃一枪后,使敌人龟缩在鲁班两天不敢出动,红军得以顺利的第三次渡过赤水入川,并对古蔺展开佯攻。蒋介石得到情报,又慌了神,急电刘湘严防死守长江,令薛岳纵队及黔军尾追到赤水河流域的仁怀、习水、桐梓、赤水,形成铁桶包围。岂料,毛泽东审时度势,成功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迷惑了敌军,迅速第四次回师渡过赤水河,并从只有不到15华里的夹缝中穿插通过封锁线,直抵乌江北岸的沙土。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占领遵义城,又急调部队云集黔北,妄想依仗长江屏障,在乌江以北和赤水河流域狭小地带歼灭红军。

3月24日,被红军“四渡赤水”搅得不知所措的蒋介石,只好由重庆飞抵贵阳亲自“督战”,拟定“聚歼”计划,调兵遣将,妄图将红军“一网打尽”。3月27日,红军司令部决定让中央红军主力从鸭溪、白腊坎地域不到10公里的狭小包围圈缝隙中穿插通过敌人封锁线,并命令红九军团主力依托马鬃岭为枢纽,经倒流水向长干山西南李村之敌积极佯攻,以小部逼近枫香坝之敌佯攻,作出北渡长江的姿态吸敌北向,以掩护我红军主力直扑乌江北岸。

乌江是贵州最大的一条河流,江水奔腾咆哮,两岸悬崖陡峭,被称为天险。红军南渡乌江的指挥部设在乌江边上沙土的胡家大院,军委二局从蒋介石的电文中破译,吴奇伟、周浑元两支部队正从枫香坝一带追来,只有一天的路程将与红军相遇,情况非常危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在胡家大院召开紧急会议,同意二局局长曾希圣提出的大胆设想,用假电报调敌改变行军路线,否则红军将背水与敌发生一场血战。以曾希圣破译蒋介石几百份电文的研究经验,仿蒋介石之口气向周浑元、吴奇伟发电报,要他们继续向打鼓新场、三重偃方向追击,周、吴深信不疑,指挥部队向金沙打鼓新场追去。这样就避免了与红军正面相遇,而为红军赢得了南渡乌江的时间。红军于3月31日至4月1日除九军团外,其余主力成功从大塘、江口、梯子岩三个渡口南渡乌江,佯攻息烽,兵临贵阳城下,把几十万敌人甩在黔北地区,完全打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部署。红军南渡乌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大大出乎敌人意料,使其精心布置的防线被突破,把几十万敌军甩在身后,让敌军陷入混乱和被动之中,为红军争取了战略主动。

二、 开辟新的前进道路

南渡乌江后,红军在扎佐、修文一线到处刷写“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大幅标语。蒋介石得到情报,慌忙调集部队。然而,他的嫡系都已经被毛泽东调到赤水河流域,远离贵阳300公里以上。三万红军一旦攻城,身边只有两个团的蒋介石必成瓮中之鳖。于是,蒋介石急令云南王龙云派滇军驰援贵阳保驾,滇军孙渡带着纵队奔向贵阳,云南的兵力几乎被抽空,剩下的近三万人龙云怕红军入滇攻击昆明,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云南境内几乎无敌阻拦,红军立即解除对贵阳的包围掉头西去,出北盘江入云南,以每天120里路的速度行军至金沙江,并用七天七夜的时间用七只小木船,在皎平渡从容渡过金沙江而进入川西。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41053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