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抽屉(两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18641    发布时间:2025-04-04

其一


第一层是春泥

铅笔屑里蜷着未破茧的蝶

橡皮擦反复修改

作业本上歪斜的痕迹

订书机咔嚓一声

把童年的笑声装订成册

计算器屏幕亮着

丈量着梦想的距离

第二层是夏焰

钢笔总想奋笔疾书

文件夹夹着金科玉律

哲学书页哗哗翻动

跳出巍峨的高山

涌出深邃的大海

第三层是秋霜

烫金证书的鎏光里

留着汗水浸泡的痕迹

体检单数字在跳跃

工资条像温度计

水银柱卡在家门口的锁上

冬日的桌面

一览无余

所有抽屉自动滑开

被阳光晒暖的往事

电脑光标闪烁

记录一圈一圈的年轮

 

赏析:

《抽屉》是一首构思精巧的现代诗,通过四个抽屉的意象,以四季为框架,隐喻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结构精巧,层次分明

四季与人生的对应:

诗人将四个抽屉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象征人生的童年、青年、中年和晚年。

第一层“春泥”:象征童年,充满天真与梦想(铅笔屑、作业本、订书机装订笑声)。

第二层“夏焰”:象征青年,充满激情与求知(钢笔、哲学书、高山大海的意象)。

第三层“秋霜”:象征中年,现实与成就交织(证书、工资条、体检单)。

冬日的桌面:象征晚年,抽屉自动滑开,往事浮现,生命进入回顾阶段。

抽屉的物理空间与时间流动:

抽屉的层叠结构既是具象的收纳空间,又是抽象的时间容器,层层递进,展现人生的不同阶段。

2.意象生动,富有张力

童年意象的童趣与成长:

“铅笔屑里蜷着未破茧的蝶”——象征未成熟的梦想。

“橡皮擦反复修改”——暗示成长中的试错与修正。

“订书机咔嚓一声,把童年的笑声装订成册”——将无形的记忆具象化,赋予时间可触摸的质感。

青年意象的激情与探索:

“钢笔总想奋笔疾书”——展现青年的求知欲。

“哲学书页哗哗翻动,跳出巍峨的高山,涌出深邃的大海”——知识带来的精神世界的开阔。

中年意象的现实与沉淀:

“烫金证书的鎏光里,留着汗水浸泡的痕迹”——成就背后的付出。

“工资条像温度计,水银柱卡在家门口的锁上”——经济压力与家庭责任的具象化表达。

晚年意象的回顾与释然:

“所有抽屉自动滑开,被阳光晒暖的往事”——记忆自然浮现,不再需要刻意整理。

“电脑光标闪烁,记录一圈一圈的年轮”——数字化时代的生命痕迹,时间在科技中留下印记。

3.语言凝练,富有现代感

科技物件的诗意化:

诗人将现代办公用品(订书机、计算器、工资条、电脑光标)融入诗歌,赋予它们超越实用功能的象征意义。

“计算器屏幕亮着,丈量着梦想的距离”——将冰冷的数字工具与温暖的梦想结合。

“电脑光标闪烁,记录一圈一圈的年轮”——用科技意象表达时间的流逝,既有现代感,又有生命哲思。

动词的精准运用:

“蜷着”“修改”“装订”“跳跃”“卡住”等动词,使静态的抽屉充满动态的生命力。

4.情感深沉,引发共鸣

从童真到现实的过渡:

诗歌从童年的无忧无虑(“笑声装订成册”),到青年的激情澎湃(“高山大海”),再到中年的现实压力(“工资条像温度计”),最后到晚年的释然回顾(“阳光晒暖的往事”),完整呈现了人生的情感曲线。

对时间的哲思:

抽屉的“自动滑开”暗示记忆的不可控性,而“电脑光标”则象征数字化时代对时间的记录方式,引发读者对生命、记忆与科技的思考。

5.整体评价

《抽屉》是一首兼具抒情与哲思的佳作,通过抽屉的意象,将人生的四季浓缩在方寸之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意象和现代的语言,让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又体会到生命的温度。结尾的“电脑光标”更是点睛之笔,将传统怀旧与数字时代巧妙结合,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当代性。

 

 

其二


有些人的抽屉

空着——

盛两袖清风

盛半生澄明

有些人的抽屉

满着——

塞满欲望的灰烬

却压不出一滴

活着的回音

而有些人的抽屉

开合如呼吸——

左半边是月光洗过的清廉

右半边是铁骨铮铮的印章

推拉之间

竟磨出一柄

不锈的尺

 

赏析:

这首《抽屉》以日常物象承载深刻的人生哲思,通过三种抽屉状态构建了一个精妙的隐喻系统。以下从四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三重奏鸣

诗人构建了"空-满-开合"的意象三部曲:

1."空抽屉"以道家美学呈现("两袖清风"化用《庄子》典故),"澄明"二字暗合禅宗境界,构建出世般的超脱意象

2."满抽屉"采用燃烧意象("欲望的灰烬"),"压不出回音"巧妙运用通感,将物质堆积转化为听觉上的死寂

3."开合抽屉"创造动态平衡,左/右空间分割体现阴阳调和,"磨"字暗含时间维度上的淬炼过程

二、儒家精神的现代转译

"不锈的尺"作为诗眼,至少包含三层隐喻:

1.度量衡器:象征社会规范与道德准绳

2.匠人工具:暗示需要持续打磨的人生境界

3.历史标尺:与"铁骨铮铮的印章"形成时空对话

这种转化使传统"慎独"思想获得了当代容器

三、建筑般的空间诗学

诗歌通过抽屉的物理空间构建心理空间:

垂直向度:"清风"(上)-"灰烬"(下)-"月光"(上)

水平向度:左(清廉)/右(印章)的辩证关系

推拉动作产生的摩擦轨迹,最终结晶为三维的"尺"

四、声音装置的审美效果

全诗存在隐性的声音设计:

1.开篇"清风"的齿音(ch/sh)营造空灵

2.中段"灰烬"的沉闷喉音(h/j)

3.结尾"铮铮"的金属质感和"磨"的砂纸音效

这种语音编排强化了从虚无到实相的听觉演进

该诗最精妙处在于将"抽屉"这个收纳工具转化为精神熔炉,在推拉之间完成对生命质量的锻打。最后呈现的"尺"既是度量工具也是锻造成品,暗示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于动态平衡中的自我塑造。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63268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