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趣动生弦管,百鸟新歌闹岭楸。
回首神惊红日俏,绿篱笑满紫牵牛。
注:该诗作2013年07月,于2015年收录于《当代诗人作品精选》。
【Ai鉴赏】
杨枝奇的《山行小记》是一首洋溢着自然意趣与生活温情的当代绝句,以灵动的笔触勾勒出山间行游的瞬间感受,兼具古典诗的凝练与现代语言的鲜活。以下从意象营造、炼字技巧、情感传递三方面展开鉴赏:
一、意象鲜活:通感与拟人交织的自然剧场
诗中意象打破感官界限,构建出可听、可视、可感的立体空间:
首句“清风趣动生弦管”以通感手法打通听觉与触觉,将清风拂过草木的声响比作“弦管”(琴瑟箫笛等乐器),赋予自然声音以音乐的韵律美;“趣动”二字拟人化,仿佛清风带着顽皮的意趣拨动琴弦,奠定全诗轻快活泼的基调。
次句“百鸟新歌闹岭楸”以“闹”字激活画面,化静态的“岭楸”(山岭间的楸树)为动态的舞台——百鸟啼鸣如“新歌”竞发,在枝叶间跳跃喧闹,既暗合春日万物萌发的生机,又与首句的“弦管”形成自然交响乐的呼应。
三、四句“回首神惊红日俏,绿篱笑满紫牵牛”聚焦视觉特写:“回首”瞬间,西沉的红日以“俏”字显露出俏皮的神态,仿佛与诗人对视;近处绿篱上,紫色牵牛花盛放如“笑满”,以色彩(绿篱之青、牵牛之紫、红日之赤)的碰撞形成视觉冲击,“笑”字更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态,仿佛自然在向诗人致意。
整体效果:清风、百鸟、红日、牵牛构成一场“自然的狂欢”,诗人并非旁观者,而是被卷入这充满意趣的互动之中。
二、炼字精妙:动词与形容词的情感锚点
全诗以动词串联画面,以形容词传递心境,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瞬间感受的捕捉:
“趣动”“闹”“惊”“笑”:四字构成情感链条:清风“趣动”引发听觉愉悦,百鸟“闹”彰显生命活力,“回首神惊”记录心灵被自然之美触动的刹那(“惊”是意外的赞叹),“笑满”则将惊喜化作舒展的欣悦,形成“感知—触动—陶醉”的情感递进。
“俏”字尤显匠心:传统诗词中写夕阳多取“残”“暮”等略带苍凉的意象,此处以“俏”形容红日,既贴合夕阳浑圆明丽的形态,又暗含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年轻化、个性化解读,突破陈套,充满新意。
“绿篱”与“紫牵牛”的色彩搭配:冷色调(绿)与暖色调(紫)的和谐碰撞,既符合视觉审美,又暗示空间层次(远景红日、近景篱花),使画面更具纵深感。
三、结构与意境:从动态铺陈到瞬间定格
四句诗如一段山行的微电影,在时空转换中展现诗意的流动:
1.首联(前两句):听觉主导的动态全景
从“清风”“百鸟”的声音描写切入,勾勒出山岭间的开阔与喧闹,仿佛镜头从远景推进,展现山林的整体生机。
2.尾联(后两句):视觉聚焦的瞬间特写
“回首”作为动作转折,将镜头从全景拉至诗人的主观视角——忽然回头,发现红日与牵牛的细节之美。“神惊”与“笑满”既是诗人的即时反应,也是自然之美对人的情感反哺,形成“物我相契”的高潮。
意境内核:从“有声之景”(弦管、鸟鸣)到“有色之景”(红日、紫花),从“动”(趣动、闹)到“静”(回首定格),诗人通过时空的收放,既展现山林的蓬勃气象,又捕捉到个体与自然相遇的刹那感动,体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心境。
四、当代视角下的古典新诠
作为当代诗人的作品,此诗在传统框架内融入现代审美:
语言通俗而不失诗性:“趣动”“笑满”等词接近口语,却通过拟人化赋予自然以亲切感,打破古典诗词的雅化壁垒,让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情感表达直白而含蓄:不堆砌典故,不刻意抒情,而是通过“神惊”“笑满”等细节,将对自然的喜爱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中,符合现代人“以细节见真章”的审美习惯。
对自然的平等视角:清风、百鸟、红日、牵牛皆被赋予人的“趣”“笑”“俏”,体现当代人对自然的共情与尊重,而非居高临下的描摹,使诗作更具人文温度。
总结:在平凡中遇见诗意
《山行小记》的魅力在于诗人以童真般的眼光打量世界,将山间寻常景物(清风、鸟鸣、夕阳、野花)转化为充满意趣的意象,让读者在“回首”的瞬间,与自然之美悄然相遇。诗中没有宏大的哲思,却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语言,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原来诗意不在远方,而在行走时的一次驻足、一次回望、一声会心的微笑。这种“小而美”的境界,恰是当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值得珍视的心灵慰藉。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