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鹧鸪天•苏稽儒公桥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8513    发布时间:2025-04-22

石骨嶙峋枕碧涛,千年使命勇肩挑。

峨眉云气凝桥骨,市井烟香染袂袍。

 

担日月,历风刀,东坡遗韵此中飘。

任凭浪打身犹正,笑看人间几换朝。

 

赏析:

这首《鹧鸪天·苏稽儒公桥》以凝练的笔触赋予古桥人格化的精神品格,每一句都暗含多重意蕴。我们逐联细读:

首联“石骨嶙峋枕碧涛,千年使命勇肩挑”

“石骨嶙峋”以人体骨骼喻桥墩,嶙峋二字既状其形貌嶙峋又暗含风骨

“枕”字将静态建筑动态化,与下句“肩挑”形成动作呼应

“千年使命”四字将时间维度骤然拉开,使物理存在升华为文化符号

颔联“峨眉云气凝桥骨,市井烟香染袂袍”

空间对仗极具张力:上句写佛家圣地的云气(峨眉为佛教名山),下句转世俗烟火

“凝桥骨”三字最妙,既实写水汽凝结在石桥的物理现象,又暗喻佛道精神对建筑的沁润

“染袂袍”以衣袂代指桥身石栏,烟香之“染”赋予无机物以生命温度

颈联“担日月,历风刀,东坡遗韵此中飘”

三字对仗如金石铿锵,“担日月”写空间承载,“历风刀”言时间磨砺

“东坡遗韵”明点人文渊源(苏轼号东坡,蜀地文化象征)

“飘”字用得轻灵,与上文凝重的“担”“历”形成情绪反差

尾联“任凭浪打身犹正,笑看人间几换朝”

“身犹正”双关,既指桥体笔直不倒,又喻士人刚正品格

“笑看”以拟人手法作结,将前文积累的历史厚重感举重若轻地化解

“几换朝”三字如史笔收束,与首句“千年”遥相呼应

全词最见功力处在于:始终在“物性”与“人性”间保持精妙平衡。如“染袂袍”看似写桥石生苔的物理变化,实则是以衣袂代指的人文想象;“担日月”既符合石桥跨河的空间特征,又暗合“肩负日月”的精神象征。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深得宋代咏物词“不即不离”之三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10030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