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
我点燃一盏孤灯
翻开诗经的那一页
与两千五百年前的你对话
我问
在千世万世的轮回中遇见
为何不溯游从之
与伊人相惜相守
而你回答
伊是那最美的月光
是瞬息消失的白露
只一眼便已永恒
我垂眸叹息
朦胧中驻足那渭水河畔
见一窈窕女子在水中央
撑着青竹的纸伞
着一身云彩做的裙裳
眼波流转顾盼回眸
她是在等待那位
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么
蒹葭苍苍的水域
传来那首流传千年的歌谣
赏析:
这首现代诗《蒹葭》以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为脉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 时空穿越的叙事结构
诗人通过"点燃孤灯/翻开诗经"的动作,构建起连接古今的桥梁。两千五百年的时间距离被一盏灯的光晕消弭,形成"与古人对话"的超现实情境。
2. 意象的古今叠印
"蒹葭""渭水""白露"等《诗经》原有意象与"青竹纸伞""云彩裙裳"等现代意象交融,既保留了"在水一方"的古典意境,又赋予其当代审美特质。月光与白露的比喻延续了《诗经》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怅惘。
3. 对话中的哲学升华
问答环节揭示全诗内核:古人将"伊人"理解为"瞬息永恒"的审美意象,而非实体存在的爱情对象。这种解读将《蒹葭》的意境提升到存在主义层面——最美的相遇恰在于永恒的错过。
4. 视听通感的意境营造
"眼波流转"的视觉、"千年歌谣"的听觉、"青竹纸伞"的触觉交织,使渭水河畔的朦胧画面具有多维度的感知体验。末段重现《诗经》场景时,云裳女子的形象既是对"所谓伊人"的具象化,又是对原诗空灵意境的现代诠释。
5. 轮回母题的现代转写
诗人将《蒹葭》的求而不得转化为"千世万世轮回"的宿命感,在保留原诗惆怅基调的同时,赋予其更丰富的时空维度。结尾处歌谣的余韵,暗示这种审美体验的永恒传承。
这首诗成功实现了古典文本的创造性转化,在保持《蒹葭》核心意境的前提下,通过时空对话、意象重构和哲学追问,让古老的诗意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