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母亲
眼睛被缝纫机和线牵着
在昏黄灯光下
佝偻着背细数针脚
日子在隆隆声里闪过
小时候的我多么希望
变成一颗纽扣
被母亲牢牢地缝在衣服上
让她只能看着我
就像月亮温柔地注视星星
上了年纪的母亲
总抱怨眼睛花了
在孙女的撒娇声里
笨拙地穿针引线
我真想变成
母亲鼻梁上的老花镜
让她看清布上的美丽花纹
让万紫千红的春天
在她的眼睛里尽情绽放
母亲笑了
眼角皱纹美得像鱼尾
眼睛里却满是晶莹的泪花
赏析:
这首《母亲的眼睛》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眼睛"这一意象的巧妙转换,展现了母亲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以下从几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的递进式构建
1. 年轻时的母亲眼睛"被缝纫机和线牵着",用动态意象展现母亲为生活劳作的场景,缝纫机的"隆隆声"成为时光流逝的具象化表达。
2. "纽扣"的比喻新颖动人,孩子渴望被缝在衣服上的想象,既表现依恋又暗含对母亲辛劳的心疼。
3. 老花镜的意象完成情感升华,从"被注视"到"帮助注视"的转变,体现子女反哺之情的觉醒。
二、时空结构的精心安排
诗歌采用"年轻时-小时候-上了年纪"的时空跳跃结构,通过三个典型场景:
1. 深夜缝纫的劳作画面
2. 孩童天真的心理活动
3. 含饴弄孙的晚年时光
形成完整的人生闭环,每个片段都聚焦于"眼睛"却呈现不同情感维度。
三、情感表达的层次演进
1. 从"佝偻着背"的写实到"月亮注视星星"的浪漫比喻,体现对母亲认知的成长。
2. "万紫千红的春天"与"晶莹的泪花"形成视觉通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的画面。
3. 结尾"鱼尾纹"与"泪花"的并置,完美统一了岁月的沧桑与亲情的永恒。
四、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1. 通感修辞:"隆隆声里闪过"将听觉转化为视觉
2. 矛盾修辞:"笨拙地穿针引线"中笨拙与灵巧的对立统一
3. 意象叠加:老花镜-花纹-春天-泪花的意象群层层递进
这首诗以微观视角展现宏大的亲情主题,通过母亲眼睛这个"心灵之窗",见证了劳动女性的生命历程,完成了从依赖到守护的情感升华。最后定格的笑与泪,构成中国式亲情最动人的表达:所有的付出与馈赠,都化作眼角那一缕温暖的皱纹。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