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远感地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药师    阅读次数:4142    发布时间:2025-05-12

对于地震,在汶川大地震(8.0级)前,我的脑海里,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

小时,常听老人们说,我们这个地方,穷是穷点,但就是不会发生地震,这里的山水,是最美丽的。听后,我对我的祖先,从江西迁到四川,又迁到贵州,最后父母把我生在这个地方,感到很幸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热爱我们这里的山水,只要不发生情不得已的事,我宁愿就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所以,我对时下的人们,动则远离本土,甚至远渡重洋,内心是不支持的,尽管大家也是为了生存、发展、逐梦。

热爱这里的山水,使我读书、工作,甚至休闲,几乎很少离开这里。这里的土地,很坚实,不会发生很大的山崩地裂的事情。最多,有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消坑,或有的地方发生山体滑坡,但规模都不大,对人,影响也不会有很大。传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末日,我一直认为是扯淡,并不在意。

唐山大地震(7.8级)时,我还小,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听人们说起,那么多房屋、那么多人瞬间倒塌、消失,挺吓人的。

对这里的山水,更加热爱。

读书时,地理课也要讲到地震知识,但总觉得离我们很远,没有很上心,记忆很模糊。

真正对地震有感觉的,还是汶川大地震。

记得当时是下午2点过,我正在办公室里赶一个报告。写着写着,便觉得键盘和电脑都在晃动。我镇了镇神,心想:头怎么会这么晕?

我赶快双手撑在桌子上,防止自己晕倒。

这时,我发现办公桌上文件之类的也在抖动。再看那矿泉水瓶,也晃荡得很厉害的。

外面也传来急促的奔跑声,有人惊呼:发生地震了!

大家慌慌张张的,就来到了楼下。此时发现,大街上,已经站满了人。大家纷纷议论着,一些人在忙着打电话。

我一头雾水。这就是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

当我知道这确实是地震时,首先想到的,是给学校和家里打电话。我女儿在校读书,不知安全不?我妻子在家,不知出来没有?老家,是否也有震动?

结果,全无信号。

回家后,妻子告诉我,她还在睡午觉,还以为是楼上哪家搞装修,弄出了那么大的声响,没有觉得什么,又睡过去。

女儿回家后,也告诉我,当时她坐在教室里,也没有什么感觉,老师喊到操场去,就全部都去了。

老家也有反馈。母亲告诉我,她正在山上捡柴,只觉身体向前戳了一下,还以为是高血压导致的头晕。不知道是地震。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地震。

随后,关于汶川大地震的一切,都是大家知道的,不再赘述。只是有一天晚上,我二哥打来电话,说今晚又有一次地震,他们那里的人,全都到外面的坝子上来避了。不知我们出来没有?

外面,果然人声鼎沸。推开窗子,大街上,已经人头攒动。楼梯间,脚步声也很杂乱。

我们也跟着下楼,不一会,感觉有些冷,就回来了。

汶川大地震,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瘟疫的我来说,第一次,感觉到了生命的如此脆弱,那么多人,在地震面前,瞬间性命不保;第一次,感觉到了生命的坚强,一些人,面对灾难,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不轻言放弃,死里逃生;第一次,感觉到了面对大灾,中国人,表现出的无疆大爱。

在书记的指示下,由我起草倡议书并牵头,在单位为灾区人民发起了募捐。倡议大家,少吃几块肉、少抽一包烟、少打一把牌、少穿一件衣,把钱省下来,支援灾区吧。干部、职工、家属,纷纷解囊,也募捐到了几万元,通过市里有关机构,送往灾区。

2010414日,青海玉树发生6.3级地震时,我们这里,没有震感。

至于日本等外国发生的地震,我们这里,更没有感觉。

201297日将近中午12点时,办公室里又发现矿泉水瓶在晃荡,地板也有震动,头有些晕。但没有汶川地震时感觉强烈,大家也没有跑出去避。

我随即发了一条微博:刚才办公室震动得厉害,是不是什么地方发生地震了?

随后得知,是云南彝良、贵州威宁交界处发生了5.7级、5.6级地震。咱们贵州,也不能幸免了。

虽离震中远,感觉还是有的。假如发生在这里,会怎么样?

20134208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发生了7.0级地震,波及四川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受灾。

此日是谷雨,我们这里天空阴暗,下了雨,降了温。发生地震时,我正在家里用洗衣机洗衣服,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震动。

下午打开电视,才发现发生地震了。心,又被提了起来。

连续几日,我一直在关注救援情况,也很受感动。虽没有唐山、汶川严重,但还是令人揪心不已。

同生一个地球,同存一个国度,同气连枝,我们的同胞,又受到了灾难。我们的救援,好像越来越娴熟了,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

作为远离震中的人,唯有希望,我们的救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减轻损失;远远地默祝遇难的同胞,一路走好;远远地道一声,参加救援的人们,你们辛苦了;远远地呼唤,幸存的人们,雄起。因为,你们的灾难,也是全国人民的灾难。你们不孤单,大家都和你们在一起。大家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汇小溪成大流,帮助你们走出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自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也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远远地感受地震,远远地思索,人类居住的地球,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脆弱?一次一次的地震,一次一次的灾难,原因究竟何在?救援是必要的,感天动地,但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预测地震发生,避免地震发生,将灾难止于未发之时?我们这里现在没有发生地震,能不能保证,这里永远与地震无缘?面对可能性,我们应该、能够做些什么?

在一次一次的地震、一次一次的灾难、一次一次的救援之后,我希望我们的地球,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坚固,地震,不会发生,也希望人们,能活得更睿智、更理性、更安全、更幸福。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100256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