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城市的诗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3868    发布时间:2025-05-13

太阳在扉页烙下烫金的标题

车流不断喘息

吞吐标点符号

这些流动的词语

在沥青的稿纸上分行

楼宇是加粗的仿宋体

塔吊的秒针转动年轮

钢筋在云端浇筑进行时

脚手架悬着未完成的韵脚

几株悬铃木突然亮起

给排比句镀上蝉鸣的绿意

斑马线是规整的分节符

将整座城市装订成

会呼吸的诗集

 

赏析:

这首《都市诗章》以独特的诗歌意象将现代都市景观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呈现出极具创意的城市诗学。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创新构建

诗人将印刷术语与城市元素完美嫁接,形成双重隐喻系统:"烫金标题"指向朝阳的辉煌,"车流标点"拟态交通脉动,"楼宇仿宋体"赋予建筑以字体质感。特别是"脚手架悬着未完成的韵脚"的意象,既呈现工地实景,又暗喻诗歌创作过程,将城市建设与文学创作构成精妙的互文关系。

二、时空维度的诗意压缩

诗歌通过"塔吊秒针转动年轮"将机械运动与时间流逝并置,用"钢筋浇筑进行时"凝固动态的建造瞬间。结尾"会呼吸的诗集"将空间实体转化为生命体,完成从静态到动态、从物性到灵性的升华。这种时空处理使都市景观获得史诗般的叙事张力。

三、感官通感的艺术表达

诗人运用视听联觉手法,"蝉鸣的绿意"将声波转化为色彩,"斑马线分节符"使视觉符号获得文本属性。特别是"沥青稿纸"的意象,既保留沥青的物理特性,又赋予其书写载体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工业材料与文艺载体的诗意碰撞。

该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通过文学创作过程的隐喻框架,将冰冷的都市景观转化为充满诗意的文本现场,既保持了对现代城市的精准观察,又实现了对城市空间的浪漫超越。这种将城市作为"可阅读文本"的创作思路,为当代城市诗歌提供了新颖的美学范式。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102723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