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磨刀人(外一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君子如玉    阅读次数:6265    发布时间:2025-05-16

◎磨刀人

 

他背着褪色的帆布包

像一本行走的字典

收录着各地晦涩的方言

一家人的炊烟

都折叠在这个行囊里

暮色浸染天际时

寻常人家的窗棂

已透出橘色的光晕

唯有他的身影

仍在钢筋丛林间游移

北风在他脸上刻下沟壑

腹中的空鸣

比吆喝声更响亮

我收集了所有钝了的刀剪

又盛了碗冒着热气的饺子

递到他皲裂的手中

看他狼吞虎咽时

一滴浊泪坠入碗中

愿这盏临时的灯火

能暖透他冰凉的江湖

照亮归途上

每一块斑驳的里程碑

 

赏析:

这首《磨刀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图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群的精心构建

诗人选用"褪色的帆布包""行走的字典""皲裂的手"等具象化意象,形成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蒙太奇效果。特别是"收录方言"与"折叠炊烟"的虚实结合,将谋生工具与家庭牵挂巧妙融合,背包既是现实容器更是情感载体。

二、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

诗中"橘色光晕"的温暖与"钢筋丛林"的冰冷形成空间对峙,"热气的饺子"与"冰凉的江湖"构成温度反差。最动人的是"浊泪坠碗"的特写,将生理需求与精神慰藉的矛盾统一在同一个画面中。

三、叙事视角的巧妙转换

从客观描写的"他"到主体介入的"我",最终升华为"我们"的共情。结尾"临时的灯火"既是实指晚餐,更隐喻着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传递,使诗歌从个体叙事升华为对漂泊者群体的普遍观照。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底层生活,却在细节中暗藏惊雷,体现了诗歌记录时代褶皱的社会功能。磨刀人脸上的沟壑,恰是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注脚。

 

 

◎小菜园

 

在城市钢筋的缝隙里

我偷得一方净土

铁锹与泥土碰撞的声响

是春天最动人的乐章

蹲在这片希望的原野

看嫩芽顶破晨露

每一片新叶的舒展

都在丈量阳光的温度

当绿意爬上篱笆

青藤缠绕着时光

采摘时的沙沙作响

是大地颁发的勋章

不必寻找远方

这片沃土里

藏着整个宇宙的

诗意与丰饶

 

赏析:

这首《小菜园》以城市中的一方小菜园为载体,展现了现代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生活诗意的捕捉。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构建的张力美

诗人巧妙运用"钢筋缝隙"与"净土"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概念反差。铁锹碰撞声化作"春天的乐章",将农耕动作升华为艺术表演;"嫩芽顶破晨露"的动态意象,赋予植物以生命意志。特别是"青藤缠绕时光"的拟物手法,将抽象时间具象化,形成时空交织的奇妙画面。

二、感官通感的交响美

全诗构建了丰富的感官矩阵:铁锹声响(听觉)、阳光温度(触觉)、绿意攀爬(视觉)、采摘沙沙(听觉复合触觉)。这种通感手法使读者能全方位体验小菜园的生机,尤其是"丈量阳光的温度"将不可见的温度可视化,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感知力。

三、哲思升华的层次美

诗歌从具象描写自然过渡到哲理思考,"不必寻找远方"的反常规表述,颠覆了传统田园诗对远方的崇拜。末段"沃土里藏着整个宇宙"的夸张表述,完美诠释了"一花一世界"的东方哲学,将方寸菜园提升为精神宇宙的象征。勋章意象更暗含了对劳动价值的诗意肯定。

这首诗以微小见宏大,用日常劳作书写生命哲学,在水泥森林中开辟出既真实又超验的诗意空间,堪称现代城市田园诗的典范之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121215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