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翠桃红依旧,香沾蝶翅犹温。
梦回故土踏芳尘,长念恩颜慈训。
欲寄相思雁字,空凝怅惘云纹。
村边龙井浸黄昏,不见烟霞绯晕。
注:
龙井,指贵州省黔西市永燊乡打底村龙井组,因村内有一口谓为“龙井”的水井而得名。
赏析:
《西江月・又见桃红怀伯外祖父李公绍奎》是一首怀人之作,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伯外祖父的深切思念与缅怀之情。以下从词作的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营造:景中含情,以景衬情
开篇写景,勾勒故园春色
“柳翠桃红依旧,香沾蝶翅犹温”以明快的笔触描绘故园春景:柳叶翠绿,桃花嫣红,蝴蝶振翅间仿佛还沾着花的香气。“依旧”二字暗藏物是人非的感慨——春色如旧,而故人已远去,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词作的情感基调。
梦境与现实交织,传递思念之切
“梦回故土踏芳尘”承接上句,转入梦境:词人在梦中重返故土,漫步于春日芳尘间,自然引出下句“犹念恩颜慈训”。“恩颜慈训”直接点明对伯外祖父的怀念,画面从视觉(恩颜)到听觉(慈训),勾勒出长辈亲切可敬的形象。
黄昏暮色,深化怅惘之情
下阕“村边龙井浸黄昏,不见烟霞绯晕”以景语作结:村边的水井——龙井笼罩在黄昏中,昔日烟霞般的红晕(或指暮色、或指回忆中的温馨场景)已无处寻觅。“黄昏”“不见”等意象,将思念的怅惘推向深沉,余韵悠长。
二、情感脉络:从追忆到怅惘的层层递进
上阕:眷恋与追忆
词人通过春日景物触发回忆,梦境中的“踏芳尘”是对故土的眷恋,“念恩颜慈训”则直接倾诉对伯外祖父的感激与怀念,情感真挚而含蓄。
下阕:无奈与哀伤
“欲寄相思雁字,空凝怅惘云纹”以“欲寄”与“空凝”形成对比:想借雁书传递思念,却只余云纹般缥缈的怅惘,写出生死相隔的无奈。结句以黄昏龙井的空寂,暗喻故人离去后的世界不再完整,情感层层递进,令人动容。
三、艺术特色:含蓄蕴藉,词浅意深
用典与象征
“雁字”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代指思念之情,古典而典雅。
“云纹”既指天空的云絮,又象征心中纷乱的愁绪,虚实相生。
语言风格
全词用词清新雅致(如“香沾蝶翅犹温”),句式工整灵动,在平淡中见深情。上下阕结尾均以景语收束,避免直白抒情,符合传统词作“以景结情”的审美追求。
结构精巧
上阕从现实(春色)到梦境(故土),下阕从理想(寄书)到现实(怅惘),最后以景语收束,形成回环往复的抒情脉络,层次分明而余味无穷。
四、词作评价:真情至性,动人肺腑
这首《西江月》以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情感见长,通过春日景物、梦境追思、黄昏暮色等多重意象,构建出跨越时空的怀念场景。词人未直接描述伯外祖父的生平事迹,却通过“恩颜慈训”的细节与故园的变迁,让读者感受到长辈的言传身教与亲情的深厚。全词含蓄蕴藉,情随景生,既有古典词作的雅致,又蕴含现代人对亲情的珍视,是一首兼具文学性与感染力的怀人佳作。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