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国际诗人笔会于4月12日至15日在昆明市东川区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越南、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诗人、诗评家汇聚一堂,共同交流诗歌创作的经验。
本届诗会由国际诗人笔会和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贺敬之、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野曼为诗会发来了贺信。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丹增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诗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切文学的源泉。它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的思考。诗人应该在作品中抒发人们的一切美好追求,表达人们对善良人性的呼唤。
本届诗会对在诗歌创作、促进华文诗歌交流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多位诗人进行表彰。国际诗人笔会授予晓雪、刘章“中国当代诗魂金奖”,授予张同吾、李小雨、峭岩、绿蒂“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部分获奖者来到现场领奖,并纷纷发表感言,表示将更加努力创作。
笔会期间,举行了主题为“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诗歌论坛。晓雪、岳宣义、黄东成等与会者谈到,近些年来的华文诗歌,无论是传统诗词还是新诗,都取得了较好的创作成就。老中青三代诗人齐力创作,写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然而,不可否认,当前诗歌创作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思想的低俗、语言的无趣等。因此,大家呼吁诗人在创作中保持精神的高度,呼吁创建有民族特色的新诗体,呼吁有更多的诗人创作出思想深邃、构思精妙、语言精致的佳作。
在活动中,与会者针对“诗歌标准”等问题交流了看法。李小雨、周良沛、杨四平等与会者谈到,每一个人在阅读诗歌时,都有自己的标准,都有自己所喜欢的诗人诗作。趣味的差异导致了对某一个具体诗人的评价产生不同看法。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诗歌是没有标准的。就像在诗歌征文比赛中,来了上千份稿件,多个评委投票选出最优秀的几篇,肯定会有多个人的选择是重合的,这说明有一个“相对标准”存在。具体说来,诗歌应该有独特的发现,与诗人的生命本身密切相关,诗歌语言应当尽量精练。也有与会者提到,诗歌的标准很难具体确定,因为它是“历史化”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标准。只有读者,只有时间,才是最后、最好的标准。
谈到当前的诗歌氛围,绿蒂、盼耕、庄云慧等诗人认为,诗歌创作需要良好的创作氛围,特别对于青年诗人来说,他们更多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判。对于别人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我们要勇于去肯定;对于别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交流探讨,共同提高。诗歌观念的差异,可以通过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达到共识。即使依然保持己见,也可以做到互相尊重。诗歌创作更多时候是一个人的事情,有时候不必执著于观念的纷争,而是要通过不断写作去反映自己的生活,去抒写生命的喜怒哀乐。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