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杜子京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仲申    阅读次数:192664    发布时间:2017-04-16

移民搬迁项目


从北京一回来,杜子京就去跟付枫雅副书记汇报,枫雅书记说,很好,很好。杜子京还带回来郑平仄的一份手稿《仁江赋》,付书记看了大为赞叹,大手笔!大手笔!结果一篇约600字的作品,后来给了36万元稿酬,每颗字约合人民币600元,可谓天价稿酬也。难怪市作协的余立言、李文艺、向作家那帮“文人”们每每谈及,都要连连砸舌,称羡不已。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中秋节倏然已过,龙舟赛圆满结束,一切都令人满意。在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杜子京获得了“先进个人”的奖励,为挂职履历添加了闪光的一笔。

这几日他打牌连连好手气,气得李敏忠不和他玩了。一日,他在牌桌上被电话叫回市政府开会,原来是吴赤市长亲自主持的一个在建项目推进会。会后,吴市长安排他牵头实施一个移民搬迁项目。这个项目本来是副市长唐海清负责的,但因为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使得该项目搁了两年没有动工。现在资金落实了,副市长唐海清却去北京“倒挂”学习去了。于是吴赤就安排杜子京来牵头负责该项目的实施。杜子京去实地察看过几回,那是一块风水宝地,就在仁江边上,对岸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独龙洞。杜子京专门找来旅游局的赵辛海商量,有没有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关规划相抵触,赵辛海说自己也拿不准,回头打电话向上面请示一下吧。杜子京又找来计划局、财政局、国土局和规划局的同志来开会,都说没问题,这个项目已得到上面批复立项,可以实施。杜子京遂大胆开工,可是他一看规划图纸,就皱眉了。他觉得在这么一个风景名胜区,建筑物的外观要有特色,内部结构也要跟得上时代潮流,而原先的规划太普通,太讲求实用了,不但外观不美,连内部也单调,就跟当地农民自己盖的房子差不多,这怎么行呢?于是他去跟吴赤市长汇报,吴市长在办公室正忙着会见重要客人,就说,一切由你负责决定,我只要结果。杜子京正要走出办公室,吴市长又把他叫住,说,最迟本月底必须开工!杜子京说保证没问题。他想起高中时的一位同学来,名叫胡瑰,重点大学毕业,学建筑规划专业,正好请他来助自己一臂之力。与胡瑰联系上了,胡瑰很爽快地答应了,说自己正好要到贵州来出一趟差,到时一定来看看老同学。

杜子京亲自到机场去接老同学。一见面,胡瑰就觉出杜子京的派头已今非昔比,有专车专职驾驶员,还配有跟班秘书,一下飞机自己的行李早有人抢着拿,上车前也有人为自己开车门。车一直开到仁江市最高档的宾馆,住豪华套房,胡瑰说,老同学我可不比你,我一天的出差费还不够开间房呢。我住普通宾馆吧。杜子京说,见外了吧?我说老同学,咱们也好长时间没见面了,这个东我还做得。你是客,我是主,客随主便,你只管放心地住,在这里的一切费用全都包在我身上了。说着,叫成文化再开一套房,说我也不回去了,就在这里陪客人。然后又问,晚饭安排好了吗?成文化忙汇报,早已经定好了,就在三楼豪包华盛顿厅。杜子京说,好!来陪客的人都安排好了?成文化说,都通知到了,付书记也要来呢!杜子京说,哦,枫雅书记要来就更好了,回头把菜单送我看一下,还有,酒水一定要安排好,我这老同学可是海量呢,我今天一定要好好陪陪老同学,咱们一醉方休!这里可是国酒之乡啊,老同学,我让你尝尝什么是真正的国酒!

几天下来,胡瑰真正见识了老同学的风光和气派,自己虽然在一家大公司当总工助理,可没有这般风光呀。临走时,杜子京送了老同学许多土特产,大包小包的早已打包办了托运,不用自己操一点心。末了,杜子京还说,老同学请放心,规划设计费我已安排汇入你银行帐户了,标准就高不就低。真要谢谢你帮了我大忙,当然,主要是帮了我们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大忙呀!胡瑰感动得什么也没说,双手紧紧地握住老同学的手,告别,登机,飞走。

有了规划图纸,工程立马开工建设,杜子京非常认真负责,他几乎每天都呆在工地上,现场办公,解决各种问题,工程进展得很顺利。吴市长来工地视察过一回,很满意,夸奖了杜子京的办事效率。杜子京索性就住在了工地,独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侯处长给他安排了一套房间住着,白天就在江边游船上办公休息,吃饭也在船上。县里、镇里的同志都轮流来陪,日子到也过得很充实。3个月过后,300套移民搬迁房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待到年底所有附属工程都圆满完成,届时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庆典大会,省领导都莅临大会并讲话,现场气氛热烈。召开千人群众大会,领导讲话结束后是参观住房,当人们走进去又走出来,就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领导们纷纷赞好;一种是群众在窃窃私语,这是什么住房呀?楼梯这样窄,堂屋这样小,天花板这样矮,猪圈在哪?鸡、鸭、鹅关在哪?还有牛栏呢?还有晒坝呢?还有茅厕(máo si)呢?……大家不敢高声议论,声音不大,但情绪的波动有如黄河决堤之水,一浪高过一浪,渐渐地就压住了那些叫好声,以至于后来的零零碎碎的“好”字都淹没在水中,沉入水底,悄没声息儿了。本来在游船上安排了许多桌丰盛的饭菜,许多嘉宾都提前走了,饭多人少,一张餐桌多则5、6人,少则2、3人,大盘的美味佳肴剩在桌上,有的根本没人动箸。杜子京没有上船,他跟随省、市领导一起回城另外安排用餐。在晚宴中他已记不清敬了多少杯酒,反正自己是怎样回到住处的都不记得了。第二天,杜子京昏昏沉沉地刚起床,就接到北京的电话,单位领导通知他在仁江市挂职期限已到,要求他尽快回京述职。杜子京于是惜别了仁江市的领导和同志们,惜别了仁江美丽的山山水水,惜别了40万勤劳善良的仁江人民,回到了首都北京。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7917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