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乡村振兴视阈下中国杨梅文化发展战略浅探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湖南靖州  刘冰    阅读次数:268564    发布时间:2025-02-08

 

四、乡村振兴视阈下推进中国杨梅文化发展的重大行动          

(一)全力打造杨梅文化市(地级市)、杨梅文化自治州、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和杨梅文化村(居、社区)。一是全力打造杨梅文化市(地级市)、杨梅文化自治州。二是全力打造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要全力建设湖南靖州县,浙江临海市、余姚市、慈溪市、兰溪市、仙居县、青田县、文成县、温州市瓯海区、台州市黄岩区、杭州市萧山区、舟山市定海区、绍兴市柯桥区、绍兴市上虞区,江苏宜兴市、常熟市、无锡市滨湖区、苏州市吴中区,福建福安市、建瓯市、漳州市龙海区、南平市建阳区,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广西灵川县,云南富民县、石屏县,贵州剑河县等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加强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杨梅文化公园、杨梅文化街区、杨梅文化旅游带等。为社会提供学习、亲近杨梅文化的场所。建设人居与杨梅文化亲和、功能协调的杨梅文化县(市),提升文化品位与综合竞争力。形成尊重杨梅文化、热爱杨梅文化的社会氛围。向世界展示中国杨梅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窗口。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建设过程中,要凸显厚重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高尚的文化品质。在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尊重杨梅文化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旧城改造、棚改要注重保护杨梅文化遗产,促进功能提升与杨梅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真正留住乡愁。新城新区建设要注重融入杨梅文化元素,与原有杨梅文化特征相协调,促进杨梅文化发展,增加杨梅文化记忆。在保护杨梅文化的前提下,促进杨梅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交融、创新发展。三是全力打造杨梅文化村(居、社区)。保护、建设、提升具有杨梅文化品质的文化村(居、社区)。发展具有历史记忆、文化底蕴的杨梅文化村(居、社区),打造倡导中华美德之风、践行精神文明之路的杨梅文化村(居、社区)。发挥杨梅文化村(居、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品牌效益。开发杨梅文化资源财富,传承杨梅文化遗产,大力扶持具有区域民族特色和品牌效益的杨梅文物典籍展示、杨梅文化工艺制作、杨梅歌舞表演、杨梅影视、杨梅绘画、杨梅摄影、杨梅书法、“杨梅人家”、杨梅文化旅游等杨梅文化产业和杨梅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杨梅文化自信和杨梅文化自觉。恢复并提升杨梅文化景观资源,打造杨梅文化浓郁的杨梅文化村(居、社区)品牌。

(二)加强杨梅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和平台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在弘扬杨梅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将杨梅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以报刊与数字新媒体相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样化的宣传报道格局。深度报道重大杨梅文化保护修复工程;专题开展全国杨梅文化县[市(县级)、区(县级)]、杨梅文化村(居、社区)、杨梅文化保护区、杨梅文化公园等典型创建的宣传报道;围绕杨梅文化教育出版精品图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凝聚社会力量、营造舆论氛围、传播杨梅文化的主导作用。二是实施新媒体建设工程,构建杨梅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信息资源,推进新闻网站、网络视频、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建设,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的内容服务和信息服务,满足建设杨梅文化载体、繁荣杨梅文化发展的要求。推进杨梅文化图片数据库工程建设,以适应现代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增强新闻媒体的弘扬杨梅文化的传播能力。三是推动杨梅文化传统出版与杨梅文化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加强杨梅文化出版工程的推进工作。四是举办各类杨梅文化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繁荣杨梅文艺创作。建立激励机制,联合文联、作协、美协、音协、剧协、影协、摄协、书协等文艺团体,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杨梅文艺活动,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的杨梅文艺作品。打造杨梅文化精品。支持杨梅文艺作品的收藏和推介,全面展示杨梅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

(三)拓展杨梅文化创建传播体验活动。一是营造关爱杨梅文化的社会氛围,开展杨梅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杨梅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以“弘扬杨梅文化,共建新时代精神文明”为主题的杨梅文化摄影比赛、杨梅文化美术比赛、杨梅文化书法比赛、杨梅文化研究征文、杨梅文化文学征文、杨梅文化音乐节、杨梅文化戏剧戏曲节、杨梅文化影视节等各类专题活动;开展以“弘扬杨梅文化,新时代旅游健身”为主题的杨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二是建设并提升杨梅文化宣教场所和宣教设施。在杨梅文化保护区、杨梅文化公园、杨梅文化景区景点建设中增添杨梅文化元素,建设并提升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杨梅文化博物馆、杨梅文化体验中心等杨梅文化普及场所。建设并提升杨梅文化步道、杨梅文化长廊、杨梅文化宣传亭、杨梅文化标识牌等杨梅文化宣教设施(有些设施兼有杨梅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大力普及杨梅文化、杨梅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常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杨梅文化传播体验活动。三是大力弘扬杨梅文化,积极倡导杨梅文化生活。让公众充分感受到杨梅文化的重要价值,如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民俗价值、经济价值、医药价值、食用价值、收藏价值、旅游价值、精神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等。引导公众自觉保护杨梅文化,积极参与杨梅文化活动,使全民杨梅文化意识转化为支持和参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践行力。四是通过杨梅文化立德树人。各级领导干部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者。通过各级党校培训教育和深入实践,强化领导干部的杨梅文化意识。推进杨梅文化与新时代精神文明的融合。通过强化杨梅文化意识,培育并提升文明理念。组织青少年的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类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杨梅文化社会实践体验专题活动,通过亲近杨梅文化、感悟杨梅文化、对话杨梅文化、发现杨梅文化价值的真谛,增强文化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伦理判断力。将保护杨梅文化、珍惜杨梅文化资源的文化道德及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植根于青少年的心底。

(四)延展“一带一路”杨梅文化合作交流。以丝绸之路杨梅文化遗产等为载体,以杨梅文化为内容,承接古今、连接中外,搭建开放多元、形式多样的杨梅文化交流平台。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杨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精心打造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杨梅文化交流品牌。持续举办“一带一路”杨梅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杨梅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全力搞好杨梅文艺精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展示、传播与推广工作,扩大杨梅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促进杨梅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广、展演的良性循环。编织陆海丝绸之路双边、多边,国家间、区域间杨梅文化合作交流的纽带。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743844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