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妙计频出 出奇制胜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大勇    阅读次数:5346    发布时间:2025-05-14

——毛泽东“四渡赤水”的得意之笔

 

〖内容摘要〗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下,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发扬运动战的特长,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围困之间,声东击西、出奇不意,使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于徒劳往返、疲于奔命的境地,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笔者从计谋学角度,阐释“四渡赤水”主要历程、精彩环节,供参考。

关键词: 四渡赤水  计谋学 阐释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名扬中外,被世人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绝笔,不仅使身陷绝境的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而且在寻求机动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1960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英国二战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说:“您指挥的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战役相媲美”。毛泽东一摆手说:“不,那算不了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之说由此而来。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运动战。战役时间从中央红军1935年1月19日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111天),战斗区域包括贵州、四川、云南及重庆这3省1市的广大地区。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下,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发扬运动战的特长,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围困之间,声东击西、出奇不意,使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于徒劳往返、疲于奔命的境地,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为方便记忆,笔者参阅大量资料,尝试从计谋学角度,阐释“四渡赤水”主要历程、精彩环节,供参考。

 

一渡赤水——“走为上计”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上,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原计划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实现北上抗日的意图。遵义会议期间,蒋介石对“围剿”中央红军作出新的部署,调集嫡系部队和川、黔、湘、滇、桂5省地方部队150多个团、40余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将中央红军压迫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以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红三军团为左路纵队,红九军团、军委纵队及红五军团一部为中路纵队,红五军团为全军后卫向北开进。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指出:“我野战军目前的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向赤水地区急速推进,准备从赤水进入川南地区,在泸州与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从而拉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1月24日,中央红军右路纵队进占土城。25日凌晨1时许,红2师5团2营夜袭猿猴(今元厚)渡口西岸的侯之担部守军,经2个多小时的激战,抢占了猿猴渡口。25日晚,红一军团司令部进驻猿猴场。26日,红一军团1师与川军章安平旅激战于距赤水县城12公里的黄陂洞、重盘一带,红军失利,向南后撤。同日,红九军团与川军徐国宣部激战于箭滩,战斗失利后退守习水县城(今赤水官渡);次日,抵达古葫(今葫市)接替红一军团防务;随后,奉命派出一部在穿风坳一线阻击复兴追来的川军。27日,红一军团2师与川军达凤岗旅激战于复兴场,红军失利,撤出复兴场,退守丙滩(今丙安)。28日上午,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军委纵队与川军刘湘部郭勋祺旅、潘佐旅和廖泽旅激战于土城青杠坡一带展开。由于情报有误,原先得到的情报说川军只有4个团,其实是3个旅近9个团,并且是川军的精锐——郭勋祺模范师,不仅装备先进而且很善战。青杠坡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形势非常紧张,由于兵力不足,中革军委急令红一军团2师回援解围。在紧要关头,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亲临一线参战指挥,派出干部团发起冲锋以巩固阵地。此时,进占赤水县城的红军先头部队在黄陂洞、复兴场受阻,青杠坡战斗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整个红军队伍处于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境地,被滞留在长70公里左右的峡长河谷地带进退不得。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唯有避实就虚,另寻战机,才是出路。是日15时许,毛泽东在土城召集政治局常委和军委负责人开会。会议决定放弃“红军攻占赤水县城,在四川南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的战略计划,一律轻装从猿猴、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推进。29日凌晨3时,中革军委向各部队发出《渡赤水河行动部署》。是日晨,红军部队开始渡河(一渡赤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中央纵队、左纵队从土城的浑溪口、罗染坝浮桥渡过赤水河。林彪指挥右纵队在猿猴的沙沱、川祖庙浮桥渡过赤水河,从马鹿坝进入四川古蔺县境。

 

二渡赤水——“金蝉脱壳”

中央红军西渡赤水河后,转战到了云南扎西,由于土城战役的失利,部队进一步减员,加之遵义会议确定的精神还没有传达到基层,部队进行休整。在整编和传达遵义会议精神期间,蒋介石又调兵遣将,纠集滇川黔湘桂军阀以及中央军,将扎西团团围困。扎西是滇东偏远小镇,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一旦被围,很难突围脱险。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东南的大河滩召开会议(即扎西会议),总结土城战斗经验教训,分析研究敌情变化,根据毛泽东向北转移、寻找时机、主动消灭敌人的建议,作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决策。为掩护主力部队东进部暑,特意安排红三军团5师政委徐策等人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后更名川滇黔边区特委),组建川南游击纵队留在当地打游击战,策应红军主力战略转移。2月15日,朱德总司令下达《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的命令。中央红军果断挥师东进,来一个金蝉脱壳,于2月18日至20日,大部队红军分别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向东转移,又一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遵义大捷——“顺手牵羊”

在部署二渡赤水后的行动计划时,毛泽东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全军指战员:战略转移中的红军一定要选择有利战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重振军威。2月24日,中央红军攻占桐梓县城,继续向娄山关前进时,遭到了黔军王家烈部队的阻击。娄山关地形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是黔北有名的要隘。战斗之初,黔军凭借有利地形,使红军一度受挫,双方为争夺关隘,多次反复拼杀,形成拉锯战。战斗中,现场指挥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决定改变战术,先由一支小分队从娄山关西侧迂回攻打板桥一带的驻军,一个小分队爬上大尖山,实施“两边迂回、中间突破”,敌人顿时慌了手脚,急忙撒退,红军两面夹击,黔军大败。26日攻克娄山关;随即,红军乘胜迫击,挺进遵义城;28日,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于遵义的红花岗、老鸦山、碧云峰一带,第二次攻占遵义。随后,经红花岗、老鸦山激战,扩大了战果,“顺手牵羊”将前来支援的吴奇伟部追赶逃过乌江。这一仗消灭和击溃了敌人2个师又8个团,俘虏国民党军3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轻、重机枪数十挺,子弹10余万发,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不仅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补充红军给养,而且极大地振奋了红军的士气,给国民党追剿军队以沉重的打击,蒋介石气急败坏,称遵义战役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战后,毛泽东写下《忆秦娥·娄山关》,歌颂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抒发了壮怀激烈的革命豪情。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113529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