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难以忘怀的中秋情结(外二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8872    发布时间:2015-11-12

作者:赵伟

赵伟,男,1975年生,黑龙江省饶河农场新闻通讯员,黑龙江农垦红兴隆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黑龙江工人报》《北大荒日报》《双鸭山日报》《黑龙江农垦工会通讯》《21世纪新锐作家》等版本和网络。


“八月十五月儿圆呐,爷爷为我打月饼呀!一片月饼,一片情呀......”儿时一首稚嫩的歌谣,每每回想起来,是那么真挚,有滋有味儿。就像你品一瓶陈酿的老酒,年头越多,越醇厚、浓香。

一晃一年中秋节又快来到了,市场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款式的月饼让你目不暇接,有枣泥、果铺、五仁、豆沙、水果......价格也是中高低档的,小到几百元,多则上万元,令人惊奇价值不菲。

每每品着月饼时,月饼里的内容别有一番滋味,儿时的记忆仿佛似昨天,历历在目......

小时候,月饼是稀有珍贵食品,不到中秋节,却看不到月饼影子,一次,父亲的挚友来看望送来二斤月饼,和两瓶矮装罐头,月饼是牛皮纸包装而成的,表面还有一张印有红色图案纸,画着嫦娥提着灯笼,怀中抱着玉兔,空中挂着一轮圆月,现在属稀有包装了。每斤装四块儿,月饼溢出的油已经阴透了牛皮纸,散发处处诱人的香味儿,闻着就让人流口水,等人走后,我们就央求母亲拿来一块儿尝尝,母亲却摇头不肯,说我们是小馋猫。生怕我们兄妹三人偷吃,母亲把二斤月饼和两瓶罐头锁进柜子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

我们每次放学回家都围着柜子转几圈,问问香味儿,有时做梦还吃着诱人香味的儿月饼呢!

一次,母亲不只从柜子里拿啥,忘记了锁柜子,恰巧我和弟弟放学回来,一样看见柜子没锁,机会来了,我和弟弟一商量,拿一块月饼出来尝尝,但不能告诉妹妹,生怕走漏风声,匆匆忙忙揭开纸包拿出来一个,给做贼似的,找个没人地方我两狼吞虎咽的,愣没品出啥滋味,一块月饼就这样吃完了,但一颗心悬起来,每天都忐忑不安,生怕母亲发现。

终有一天,母亲把我和弟弟从睡梦中喊醒,睡眼朦胧的我俩还不知发生什么事儿,就被母亲一顿笤帚嘎达“侍候”,我不得不“招”出事情的缘由,此时提心掉胆的心里已不复存在,混身上下留下各种形状的印记,母亲告诫我俩,无论做什么事都光明正大的,不能投机取巧,下不为例。

通过“月饼事件”,我俩再也不敢胆大妄为了,虽然事情不大,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小,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从未吃过的,也不去拿,已经成习惯了,因为那次教训记忆太深刻了,现在想来不免好笑。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到现在供大于求,从原来限量供应,到现在满足需求,该是怎样的跨越呀!

一块月饼,寓意是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其实每个在外的儿女,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下载各种款式的月饼摆在桌子上,孩子只是看看,表现不那没“热情”。

如今,妹妹已远嫁西安,逢年过节,只有我和弟弟在父母身边,每年的中秋夜,母亲总是黯然神伤,全家品着最爱的五仁月饼,里头青红丝、花生、果铺、芝麻......想着远方的亲人。

中秋的月饼,满口浓香,承载着中华儿女满满的幸福和爱。


健康去哪了


4月份的北大荒依然是咋暖还寒,到处还是春寒料峭,万物还没有复苏。春的脚步似乎那么姗姗来迟,远处的山和土地依然是灰白相间的,没有什么春的生机。

我和妻子粉土、筛土为春摆盘做准备,忙和一天农活儿,早已疲惫不堪,早早入睡了。到了午夜,我和妻子睡的正酣却被一阵急促的彩铃声惊醒,妻子接的电话,电话的那头儿,整件事情是哭诉的,妻子的声音变得颤抖了,妻子把我叫起来,让我用农用车送她到泵站,在哪儿可以打车走,我问妻子发生什么事这么急,原来她父亲胃出血在医院哪呢!我把妻子送出泥泞的土道,泵站的那头儿,早有出租车在那等候了,我送完妻子继续入睡。因为她父亲有过一次住院的经历,我也没当回事儿,因为第二天还要给稻种催芽浇水呢!活儿也比较忙,根本就离不开人,这是春播之中最忙的季节。

谁知,屋漏连遭连夜雨,第二天早晨,妻子给我到电话,他爸已经吐好几次血了,人已经不行了,医生已经尽力了,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让快点过去,我冲冲忙忙把稻种没整完,只能拜托前边的水稻点的父亲帮着照顾一下,其实,我还是挺打怵的,老人没了,以往都是把礼随上,我是不靠前的 ,因为我身体较弱,不宜靠前,可这次是避免不了了。

我坐上出租车,内心一直很忐忑不安,那种场面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在四川去世的,我则在黑龙江没办法去上的,我怕我承受不了,以往岳父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他个头不高,矮墩墩的总愿意背着个手,嘴里始终叼着烟卷,性格比较内向,面容比较严肃,一副不可亲近的样子,身体始终不算太好,有血稠、脑梗始终搞药物盯着,春秋两季则是打点滴维持身体状况,平时无恙,一年之中,我们一家三口总是抽出时间“常回家看啊看看”。到家了,总是那句,你们来了,要走时,你们还啥时还来啊!平时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一个劲吧嗒烟,弄的满屋烟雾缭绕,呛得我们直咳嗽,岳母就让他上外边去抽,也不知为了抽烟打了多少仗,劝他少抽,甚至把烟戒掉,可是无济于事,抽烟,吃冰糖,吃上几种药,有管脑的,胃的,牙的......累计吃出七种药,谁的胃是钢筋铁骨也不行,谁劝都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导致今天这种结果,就是主意正,谁也拿他无可奈何呀!按他哥讲话,就是作呢!不给家人留好印象。

我便坐车用手机网上查到: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身体健康的人群占10%,身体疾病的人群占15%,而大部分份群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样的人群占到了75%。不得不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去哪了?

正想着呢!出租车已经到地方了,灵棚已经打好了,阴阳先生一切布置完了,屋里传出岳母嚎啕大哭,这是最不愿看到的场面,几个小时没见,妻子已哭肿眼眶,人也变得很憔悴了,是侄儿侄女,每人腰上都扎的孝布,因为岳父走的突然,他哥们之间都没能见上一面,大家的表情沉重张罗各种事宜,一面劝慰岳母,看到大家无不潸然泪下,可岳母执着,哭的死去活来的,弄的家里人筋疲力尽。

我实在看不下眼,说她两句,“你要怎样?爸走了,大家为他操办后事,你呢要随他去呀!这么放不开,你还有一双儿女,你让他们怎么办,你不帮大家,谁也不怪你,填什么乱,要学会自重,节哀,来者都是礼,要健健康康的活着,给他们留些念想......”一席话说的止住哭声。

事后,岳母也想开了,只有硬朗的身体才是最好的本钱呀!还得好好活着,现在社会多好呀,村里考虑岳母家的实际情况,为她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可怜天下父母心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望着忙地金黄的水稻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和妻子正张罗收割水稻的准备工作,每天都忙活到黑天进屋,把饭做好了,正准备吃饭,妻子的手机响了,手机那边哭腔再次把我的好心情搅得荡然无存。

原来,农村泥土房旧城改造,不仅换瓦盖、窗户、门,面积大的自己添钱,面对六旬的老太太,走路蹒跚,又怎能干超出体力的活儿,只能给我们哭诉,我内心如针扎一般难受,而这唯一的儿子却不来帮忙干活,打电话却设置了,打不进去,突然失去老伴,生活的担子都压在身上,内心的纠葛该是怎样难受,我和妻子商量收割完,妻子回去帮忙活活,岳母只好打电话给我们,没办法妻子转达岳母的意思给他弟弟,然他会去帮帮自己的妈妈。此事说出去,定会令人耻笑,岳母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一把屎,一把尿拉吧大,竟这样对待自己母亲,谈何孝敬?岳母自由父母双亡,总觉自己吃苦,别让孩子和自己一样,从小惯着孩子,现在唯一的孙女也嗤达奶奶,就是溺爱的后果,而孩子不知感恩,反视而不见,乌鸦尚知反哺,何况我们是人呢!我十分气愤,又能怎样?只能多回去帮帮岳母。

相比之下,我的父母就比较幸福,我们兄弟两个平时都帮老人干这干那,我们兄妹三个给老人拿钱买楼,老人没有退休,我们一人拿5000元,让老人跟农场退休人员一样,使他们晚年生活过的更幸福。

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人养我们小,我们就有义务是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们应常回家看看,解决老人的生活所需,做到敬老、尊老、养老,而不是“啃老”,你说是不这个理呢?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3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新闻改变生活 : 2015/11/16 5:35:07

感谢文友的鼓励,我会再接再励,不断创作生活中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来,推陈出新,出精品。

幽兰 : 2015/11/13 10:49:59

作者的文章以自己亲身体会书写,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体现的生活的艰辛和对父母的孝敬爱戴,坚持写下去,一定可以写出更多的精品。

新闻改变生活 : 2015/11/12 12:21:14

简历没介绍完?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3912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