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花送(外二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9523    发布时间:2015-11-18

作者:玉印

玉印,本名文印,男,40岁,贵阳市野鸭中学英语教师。业余喜欢诗歌、散文创作。高中时参与创建德江一中《绿帆船》文学社,曾任诗歌编辑。大学时曾任贵州师范大学“校园之声”文学编辑。曾有小诗在《热血》《华侨友谊报》发表,散文多次被贵州交通广播电台“夜静清心”节目选读。大学毕业后放弃写作,专攻教学。2014年重拾旧好,主张“以透明的文字高举寂寞的精神,以纯朴的心灵温暖善良的骨头”。作品散见于《贵州文学》及贵州作家网、风起中文网、中国诗歌流派、中诗网。


黔西的百里杜鹃是一个美丽神奇的自然花园,被誉为“地球彩带,杜鹃花海”,面积绵延130多平方公里,园内杜鹃花品种多达48种。对于那种原始古朴,碧野青葱、五彩缤纷的盛景,只停留在我对网络图片的初步印象里。

为开启诗意校园,促进教师阅读,迎接校园文学《野鸭塘》再度创刊,学校工会组织4月11日前往百里杜鹃开展采风活动,主题名为“聆听花开的声音”。不料4月10日清晨6时传来学校的罗祥龙老师病逝的消息,绿荫青翠的景云山,孤零燃烧的钱纸,悲痛无言的挽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只能听见泪水传递着花开的声音。

11日清晨,天空飘洒着林城四月特有的小雨,汽车在公路上缓慢行驶,车厢内异常沉闷,我半开着窗,让风吹进来,有雨滴从玻璃上滑流而下,与公路两旁的绿树花草映衬,像晶莹剔透的眼泪,又仿佛被我耳鸣的神经隔离着,刺痛着敏感的心思。我的脑海中涌现一串时间数字,从11月份生病开始,坚持到次年元月份学期考试,从1月12号住院到4月9日进入抢救室,1米83的个头,150斤体重没能够抗过病毒的迅速入侵,那个时常伏案加班整理学籍资料的灯光和亲切辅导学生的笑脸一同消失,41岁的生命在人生骄傲的花期内定格。

一路无言,没有往日的欢歌笑语,窗外的美景从眼睑中一闪而过。四个小时的车程异常忧郁漫长。进入景区,满山遍野的绿翠中花丛锦簇,大红、粉红、浅红、暗红、鹅黄、牙白层峦叠障,交相辉映,烂漫芬芳。这个季节,花期己近尾声,遍地落花形成一张张五彩斑斓的地毯。我在心底默诵“落红本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期待。

从未见到过那么高大粗壮的马樱杜鹃,又大又红的花朵,像苗家姑娘的绣球。与我们家乡的映山红完全不同,映山红树干又小又矮,呈簇状,开出的花也很小,像小缩小的喇叭花,只有红色和粉色。小时候上山放牛砍柴,常常采摘野果野花充饥解渴,最难忘的就是映山红花瓣,含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很惬意。对《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特别有感情,缘于那满山鲜艳灿烂的映山红,还喜欢那首悠扬深情的主题歌,欣赏心中那个机灵勇敢的小英雄――潘东子。而那个影子渐渐远去,却又像闪现在杜鹃花丛中。

一群年轻姑娘在电瓶车里高唱《红星闪闪放光彩》,歌声悠扬恬淡,我的思绪却在醉人的风景里传送美丽动人的杜鹃传说,像轻风在细雨里吹拂着伤心的情节,有杜鹃姑娘在村头夜夜啼哭对黑子哥哥的期盼,有我对祥龙兄弟难以言说的疼痛和惋惜。我真的相信这美丽的杜鹃花是杜鹃姑娘变的,山底的煤炭就是黑子的化身。他们的灵魂化成了美丽、机灵的杜鹃鸟,在花山上飞来飞去,苦苦鸣叫,花朵在她们的歌声中竞相开放,他们的魂魄又化成形似杜鹃鸟的两块岩石,永远守护着她们热爱的家乡。

我停下来察看杜鹃花石,没有拍照留影,我怕自己的思念和渴望被雨淋湿。拿着“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布标独自游走在林间,雨后的杜鹃树更加苍翠挺立,杜鹃花更加圆润娇艳,我迅速打开手机查阅写杜鹃花的诗词,最切合我心境的竞是先祖文天祥的《旅怀》:昨夜分明梦到家,飘飖依旧客天涯。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登上万花楼,花海壮锦尽收眼底,来来往往的游客异常拥挤。相机的咔嚓声,叮嘱小孩的吆喝声,年轻人的追逐欢呼声,无限感慨的赞叹声,为美景增添着想像和留念。万花楼上客,且非爱花人?我在路边找到了一株小小的白色的杜鹃,偷偷摘下三朵白花,握在用心,然后用力扔向天空。远处欢快的鸟鸣像对教育人的美好祝福,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比惬意。

观光车在山间跳动着城市的生活节奏,花景闪耀着生活的无限想像。不需要泪水证明生命总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我们都要学会坚强,懂得珍惜。心累是因为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犹豫不决,心烦是因为记性太好,为琐事困扰。富贵贫穷都要精致自己的生活,再苦再难要懂得珍爱身体,面对真情学会珍惜,面对得失学会淡然。我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多包容他人,常反思自己,向着阳光奔跑,健康快乐生活,为短暂而平凡的生命增添一份光亮!

捧起课本叩问精神的美丽,站立讲台仰望生命的高度。我只能祝愿天堂里只有幸福,伴随花开的声音!


醉眼凡心里的西江苗寨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山里娃子,山秀水清的美景对我并无多大诱惑,对“三山五岳”的敬仰全因文人墨客的足迹和笔韵,对于“苗疆圣地”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多少有点膜拜,全是因为对少数民族的古朴民风和生存精神心存依恋,还有古龙先生笔下的苗疆整蛊高手的敬畏。

大学时同窗室友来自苗乡,直朴刚毅的性格是我对苗族认知的初始印象,特别吸引的是神秘的苗语,但从未踏上那神秘的故事里。相传苗族的祖先是蚩尤,在炎帝黄帝大战中败北,他的子孙也因此被驱逐,且历代不断受到统治者压迫和镇压,被多次迁徙,最后进入今天的贵州、湖南、广西、云南一带的“蛮荒之地”居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自己的文字,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因此以往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很多具体史实已经散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的“蛮荒之地”现在渐渐变成城市生活的世外桃源,西江正是中国的苗都。

千户苗寨的民居特色和人文风情别人早已写尽写透,我的文字无处下笔,美轮美奂的“繁星下的西江苗寨”,我用一颗凡心来欣赏着,记住那米洒醉人的温暖,还有保存较好的深厚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文化。

赶着五一节的热闹,让女儿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一大早开车直奔贵兴路。太阳公公展示了盛夏独有的威力,为我们增添了喜悦的印象,刚过小关收费站,突来的太阳雨冲淡了内心的炎热,公路两旁的青山绿翠和民居小舍让我们都想振膀高呼,三小时的路程一路充满小朋友们欢歌笑语.还未到达西江地界,嫩绿的青草间跳跃着簇簇野花,青葱碧绿的秧苗映衬潺潺流动的溪水,吸引了小朋友们纯净的眼球,在青山绿水间徜徉,夹杂泥土草香的新鲜空气让久居城市的我们顿觉心旷神怡。

目不暇及赶到第一个寨门,每人100元的门票让我们不得不惊动用好几个朋友。淋雨在门外等了好久,里面的村民来接我们进去,只要了半价,还有两位男士借上厕所从侧门偷偷溜进,门卫虽看见但并未深究,那些慷慨的外地游客就没这么幸运了。

坐上观光车前行两公里,才看见真正的苗寨大门.一群妈咪就兴高采烈地从一家商店窜到另一家商铺看银饰,风景全在购物的快乐了,我便驮着女儿沿着白水河看两边精致的吊脚楼,清凉的水声洗去疲乏,我给女儿讲述苗族农村的生活故事,5岁的她听完后懂事得没有向我要任何一样吃的和玩的东西,回来的路上看见她一直玩着阿姨们送她的泥瓷口哨,才觉得几分歉意。

勤劳俭朴的苗族都住在山里,由于人口众多,良田稀少,从来就没有占用自家良田修建房屋,为了即不占用良田又建造更多的房屋,苗族人发挥自家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依山而建木质的吊脚楼,一家一房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标志之一,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主要是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青年男女在农闲时就在风雨桥里对歌述情。

玩西江一定观夜景,我们决定住一晚上,没必要住路边的高档旅店,农家山庄物美价廉,简朴雅致,食物地道,完全深入民居感受苗家的生活习俗,纯美惬意,走在田间小道,古朴与现代相融合的灯影映衬着山的神秘,宁静而悠远,没有丽江的繁华酒吧,自然也少了那分吵闹,西江的夜景是很迷人的,各家各户门前的红灯笼一并亮起甚是壮观:星星点点随着山势蜿蜒盘旋,整个山寨夜色迷蒙,几分静谧深邃,或在街边游走或是沿着河边散步,悠然闲散跟着人间仙境。

我们找了一家河边的烧烤店喝酒,妈妈们忙着选材砍价,我们感叹着城市的喧闹,回味着童年泥土的清香,大家从四面八方的城市赶赴而来,欣赏美景的目的大多为了减除工作的压力和忘却人世沧桑,我们感叹着,兴奋着,不知不觉己是醉眼朦胧。那些举着长焦镜头的摄影师比我们悠闲而专职多了,陶醉在美景中不停地按着快门,盛夏的山里充满丝丝凉爽,我们完全浸沉在热闹的宁静与和谐之中了。

晚上突然下起了小雨,我与苗岭一起陶醉在诗意的神秘中,宁静而悠远。早晨空气清新,直透心脾,大多游人都还浸沉在晚上开心的梦乡里,我独自淋着小雨,沿着村寨欣赏那古朴的吊脚楼,许多店家和民楼的屋顶早冒起袅袅炊烟,没有一点阳光初露的迹象,一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境,浸透一种历史发展的韵味,我的脚步就像在诗情画意中行走。

西江的旅游发展让村民摆脱以前刀耕火种的生活,苗族文化现在也唱响多彩贵州,通向苗家的路方便多了,旅店多了,吃的也多了,香甜的苗家米酒和食物也贵了,我以一颗平静的凡心欣赏千户苗寨的生活气息,觉得陈年老式的民居中间夹杂现代仿制木房补品,似乎少了些山和水的灵气,纯朴的乡情染上商业的气息多少有点变味,好像发展的乡村向城市伸出一双乞讨的手……


一泡鸟屎掉在头上


平常不喜欢运动的原因,怪罪小区没有球场之类的运动场地,车多人挤,不安全,也没有人陪伴的乐趣,为睡懒觉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或说因为应酬,喜欢在酒桌上寻找感觉,在赌桌上寻求刺激,在游戏中去扮演英雄,直到某天身体突然出现问题,才发现那些心理上虚幻的精彩抵不过身体中真实的痛感。

听说小区对面的省地堪院后面有一个小小的森林公园,但从来没有去过,总觉得那是老人们散步、逗鸟,遛狗的地方,想想也没什么好玩,第一次上山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岳父,一个人在幽静的山间,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心里不免有些害怕,匆匆而过。但印证了这儿有一个名符其实的公园。

第二次上山是为了治疗可恶的耳聋和身体关节处莫名的疼痛,不得不学会早起锻炼或晚上散步,走进了这个无名的山头公园,认真欣赏,别有一种喜悦。说是山头,因为它就只是一座山,说是公园,保持着原生态植物,有花、有草、有树。有纵横交错的人工石板路,路上还有人工石凳,有可挡风避雨的凉亭,有观景平台还有可跳广场舞的小操场,路的两边还培植有四季常青的野兰草,有一大片翠绿的野蕨草,人在茂密的树荫中穿行,只听见清脆高昂的蝉叫和婉转悠扬的鸟鸣。

于是我也成了这儿的常客,与叔叔阿姨们为伍。有一天我沿着水泥大道穿过地堪院家属区,刚进入幽静的树林,一只小鸟快乐的鸣叫着欢迎我,在我头上洒下一泡鸟尿,心想我也够霉的,这机率有多大,但我仍相信是小鸟欢迎我,一路上看见遛狗的老人,也有青年学生,还有带小学生的妈妈 ,上得山顶来,才听见亭子里有人拉二胡的,有的打太极拳,也有母女在打羽毛球,跳绳......一帮大妈们在跳健身操,而山下听不到一点音响,欢快的歌舞以青翠的树丛为背景,像电影里悠闲的生活.

我不去想那泡鸟尿会给我带来多霉,我只管抬头慢跑,跑掉内心的烦忧杂思,跑掉身体的疲倦消沉。

我看见一个老人拿着大剪刀在修裁路边的树枝和杂草,把路修整得很清爽,让走路的人不用担心会被草根和松动的石板绊倒。我为老人的这种无私精神感动,有时也停下来帮着打扫,和老人开心地聊天,老人身体很健康,也很乐观 ,每天修剪一条道,即当锻炼了身体,也方便他人,我感觉到两边的树丛都在朝我们欢笑。有一棵树不知被谁剥了一段皮,老人用树藤把皮重先捆上,让我不得不钦佩,于是拾得五言《伤树》朝闻花间语,夕照树之伤。万物明甘苦,慈心浮暗香。

于是每个周末我都准点跑到山顶,想与老人相会,听他讲述人生的禅意,也奢侈地呼吸丛林的新鲜空气,眺望远方热闹的街市和正在修建的高铁,房屋。我一会儿跑,一会儿走,怕打破这块难得的清静,也怕失去这宝贵的资源。于是遇见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我都微笑点头,两边的草和树叶显得格外有生机。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3911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