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时候知道“龟兔赛跑”这则寓言故事的,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是这么想的:这兔子也太骄傲、太大意了,自己跑得这么快,却输给了慢腾腾的乌龟,委实输得不值。由此告诫自己,骄傲使人落后,千万学不得兔子。而那只乌龟,不仅有必赢的信心,敢于向兔子挑战,而且有必胜的行动,不停息的爬呀爬,最终取胜,由此告诫自己,做事要学乌龟,一定要稳扎稳打、持之以恒。的确,这一反一正的事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警戒与激励的作用,戒兔子的骄,鉴乌龟的勤,那么,人生便可圆满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再看“龟兔赛跑”时,却没有了以前的认识,固有的观念开始动摇了,于是有了以下的三点看法:
一、这压根就是一场荒唐的比赛。大凡比赛,都应有明显的可比点。兔子和乌龟,虽都属于低等动物,虽都是用赛跑来决定输赢,但明眼人一看,这两位老兄在一起比赛,岂不是搞扯么?如说兔子和兔子比,或乌龟和乌龟比,那还说得过去,都是同种动物嘛,可比点多,比比,见见高下,是可以的;可硬要不同种的动物在一起比,岂不荒唐?你见过人和耗子进行过马拉松角逐么?你见过雄鹰和老虎比飞得高的么?再说,众所周知,乌龟本来就没有兔子跑得快,有什么好比的?这犹如之前有个别地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实际上公不公开都是明摆着的就是某人或某些人当选,一开始就知道结果,却仍要兴师动众,煞有介事的“公开”折腾一番,这不是把大家当弱智在打整么?不知始作俑者,当时是怎么想的?简直太有才了!
二、这绝对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一是大凡运动员,都要熟悉比赛规则,比如比赛过程中你能不能中途打“盹”,若不能,总该有个补救措施吧,怎么能听任兔子一直睡下去?裁判、教练、观众都到哪里去了?怎么没人吭声?若现场没有裁判、教练、观众,那还叫正规的比赛么?不是正规比赛,输赢还有多大价值?而大家却拿这场荒唐比赛的荒唐结果来大肆宣扬,的确委屈兔子了。二是大凡比赛,好像一局定输赢的少,大多是要比几局才能定胜负,如三战两胜,就可以确定两胜的赢了。再说,这规则,也是要事先知道的。我看了故事几遍,也没有看出这样的规则信息。这样,兔子在糊里糊涂中,就中了没有规则或规则不明确的招。试想,若有明确的规则,并且兔子和乌龟、教练和观众,都清楚这样的规则,我敢说,就是一局定输赢,乌龟再坚持不懈,也没有赢的可能;即使再比几局,乌龟也赢不了,除非这是一只脑壳和四肢都有问题的兔子,就算如此,它也应该参加“残疾兔”运动会,而不是在这里来和乌龟浪费时间。奥运会上,你见过残疾人和四肢健全、头脑正常的人比过拳击么?若不信,可以马上找只乌龟和兔子来当场公正的比比看,到底谁输谁赢。可见,对这场比赛结果大事宣扬的动物,也太不负责任了。也不知兔子得罪了谁,要受这样的编排?而兔子受到这样的侵害,好像也没有听说要拿起什么武器维权,要求赔偿精神、名誉损失费之类的,又可见,一边倒的舆论,其威力有多大、其害“兔”也有多深了;也可见兔子的维权意识太薄弱了——“规则”普及教育工作是怎么搞的?
三、这简直是一场不好定输赢的比赛。就算兔子落入了一个陷阱,落入了一个别的动物精心设计的圈套,或自己一时冲动做了件傻事,或自己随便说说就被乌龟等动物当真了,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要比,的确是输了那场比赛,但依我看,它仍然不亏,仍然值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输了跑,却赢了“盹”,既有跑的体验,又有“盹”的享受,双重收获,何乐而不为?而那只乌龟,在整个过程中,只有“跑”的体验。若从更宽广的生命意义来看,到底谁赢了、谁输了?聪明的,你一定能看得出。但遗憾的是,结果却是兔子输了,一直相传至今。
本来,对于兔子,我心里是比较排斥的,因我属龙,是辰,看了几本书,都说“辰卯相害”,是要忌讳的,卯对应的属相就是兔。虽然,这有没有科学依据,尚待研究,但小心使得万年船,少参乎兔子的事,总该没有错。但不知为什么,再次看“龟兔赛跑”,还是忍不住要跳出来,为兔子啰嗦几句,心里才安逸。至于其它,管不了那么多了。再说那只乌龟,你的优势是“爬”,而不是“跑”,兔子说你慢,你承认,也不算丢脸吧,却为何一定要去和这只兔子“赛跑”呢?就因为你不服输,不自量力,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才有了被别的动物利用的机会,才有了这场闹剧。我想,若你是一只智商不低的龟,也应该知道你是怎么赢的吧,你就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赞誉么?你的心里就从来没有虚过么?
我虽然有点排斥兔,但坦率的讲,在我的眼里,兔子一直是很聪明、善良、美丽、温顺的,若非得要把乌龟打造成冠军,也没有必要非得拿无辜的兔子当牺牲品吧,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不必做得这么露骨,比赛可以正常开展,只要规定一条——谁跑得慢,谁就是冠军,不就行了吗?干吗搞得那么复杂呢?
在我看来,“龟兔赛跑”,根本就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因为这场比赛根本就不该举行;它不过是一些动物吃饱了撑出来的事罢了,它的存在根本就是荒谬的;乌龟和兔子,根本就是这场闹剧的道具、牺牲品。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就是先民们在创造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囿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龟兔赛跑”之事的确是真的,当时的人和低等动物,的确也只有这种认识水平,有它产生特有的时代背景,因此,我们现在来看这件事,必须具有历史眼光;但我又想,现在的人们,不知比那时的人们要聪明到哪里去了,却为何没有人认真的想想这件事的真实性呢?就算艺术高于生活,也不能高得太离谱吧。网上搜索了一下,虽然也有大胆设想了“龟兔赛跑”的几种结果的,但依然是乌龟使尽手段,最终都是赢,还是没能脱离原始版本的思想樊篱,实在令人费解。听说有人还经常用它来进行励志教育,我想,现在的人,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好糊弄吧。
聪明的,生活中,还有没有“龟兔赛跑”一样的滑稽事呢?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